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4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试要求:(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b)。(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b)(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3)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5)成就①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②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6)意义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②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发展科技的措施(1)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2)成立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3)吸引海外的知识分子归国,政府还大力培养科技人才。(4)1956年,国务院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2.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2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著)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2)空间技术领域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③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3)运载火箭研究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4)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易错提醒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两国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考点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2.20世纪80年代前的中国科技侧重点(1)侧重点:国防科技发展迅速。(2)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中国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需发展尖端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全。(3)影响维护了国防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3.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科技侧重点(1)侧重点:各项科技事业全面发展。(2)原因①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②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③我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业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4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3)影响:提高了综合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1.(2016·10月浙江选考)2016年9月15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直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1981年。2.(2016·浙江文综,19)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答案B解析1958年,中国首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运转,标志着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故B项正确。3.(2015·浙江选考样卷,节选)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一些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据廖盖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整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意义。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空间技术领域和运载火箭研究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各一项。答案(2)意义: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成功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5考点二“双百”方针与现代中国的文艺1.全面认识“双百”方针(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①提出的依据: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的理解;对知识分子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评价的变化。②必要性:经济建设的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需要。(2)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②“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③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2.偏离“双百”方针的历史教训(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3)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4)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4.(2018·4月浙江选考)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影事概略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1927、1930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20世纪50、《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660年代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解析尽管1905年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京剧《定军山》(片断),根据“孤证不立”原则,无法得出“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故①不符合题意;回忆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美国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表格材料表明,1927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1930年中国开始拍摄有声电影,故②符合题意;根据表格材料可知,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故③符合题意;综合表格材料信息可知,④符合题意。故选项D正确。5.(2017·4月浙江选考,26)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说明()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B.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C.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D.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关于《兰亭序》的真伪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得到毛泽东肯定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特点,是说明学术争鸣的现象存在,而不是说明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故A项错误;学术争论有利于澄清事实、还原历史真实,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关于《兰亭序》的7真伪的争论是说明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兰亭序》的真伪的争论,而不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故D项错误。视角1新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因为她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像屠呦呦一样抵御干扰、潜心钻研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答案C解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故B项错误;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是在1973年,故C项正确;“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故D项错误。视角2新中国成立初的重大历史事件(2018·台州仿真评估,15)时序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成就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①是1954年;②是1956年底;③是1955年,④是1965年,选择D项符合题意。视角3中国世界影响力的提升(2018·湖州冲刺押题,13)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4件大事,其共同的影响是()92.抗美援朝战争9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894.尼克松访华95.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A.扩大了中国与世界交往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冲破了美国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 第45讲 现代中国的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