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对应学生用书P1)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表现: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二、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1.成因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三、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1.地带性分异规律2地带性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分布特点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沿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更替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大致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沿等高线方向(水平)延伸,沿海拔变化方向(垂直)更替2.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名师注解]【注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注2】(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3【注3】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关键看热量差异,即温度带的差异;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关键看水分差异,即森林、草地、荒漠的变化。【联】(1)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2)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考点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对应学生用书P2)(一)整体性原理1.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进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3.某一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必然通过四大循环引起其他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4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典题精研][典例](2019·莆田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材料二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博格达峰垂直分异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野生物种资源丰富。(1)根据材料分析博格达峰野生物种丰富的原因。(2)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由材料“处于荒漠包围之中”可知,博格达峰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由材料“博格达峰垂直分异景观十分明显,由上至下为冰雪带—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带—山地草原—荒漠带”可知,该山垂直差异显著,野生物种资源丰富;博格达峰海拔高,山地降水较多,有冰雪带,夏秋季节冰雪融水多,水源丰富。第(2)题,风力大小与地形、当地气候、植被有关;达坂城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当地距冬季风源地近,植被稀少;结合图中地形,铁路在此经过两山之间的山口,受“狭管效应”5影响,风力大;达坂城到吐鲁番海拔不断降低,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增大;吐鲁番盆地以沙漠、戈壁为主,比热容小,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必然导致强烈大风。第(3)题,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即可。[答案](1)①山地垂直差异显著;②山地降水较多,且多冰雪融水,水源丰富;③人类活动少,生物保护较好。(2)①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狭管效应);②邻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③达坂城到吐鲁番地势高差大,顺着地势下滑风力加大;④沙漠、戈壁地区,季节变化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必然导致强烈大风。(3)水汽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高山冰川成为河流重要水源;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山脉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方法规律]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类问题的分析角度和答题思路分析角度答题思路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区域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加剧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集训冲关]1.读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回答问题。6图中②③④反映了南美洲45°S附近大陆西岸,在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解析:解题时要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原理,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要素的联系进行描述。答案:地形隆起使山地东部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减小,逐渐演变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湖减少,地表水匮乏;植被退化,以耐旱植物为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大风天气增多,风力加大,风蚀地貌广布。2.(2016·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7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对应学生用书P2)(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续表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性,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经度地带性,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沿山地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带性,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81.纬度地带性的分析思路2.经度地带性的分析思路[典题精研][典例](2017·全国卷Ⅰ·节选)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景观照片拍摄于春季,图中树木已发新叶,可知冬季叶落,当地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热水土。植物是气候的反映,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在景观植物栽种时,主要根据各地区的年有效积温来选择景观植物的品种。由于年有效积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因此不同景观植物栽种范围的大小不同,即影响城市景观植物栽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答案](1)B(2)A[考题变式]91.(变设问)当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属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关键词“我国东部地区”“新叶呼之欲出”即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在秦岭—淮河以北,再结合“3月25日”即可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2.(变题型)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植物景观多以常绿灌木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常绿灌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作用更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森林的生态效应。常绿灌木四季常青,故其生态效应比落叶灌木更大。答案: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任答四点即可)[集训冲关]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局部),完成1~3题。1.E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地区延伸的可能原因是()A.地形B.气候C.洋流D.土壤2.E、J两自然带所在区域降水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3.读图可知()A.同一气候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自然带B.气候类型不同,则自然带类型肯定不同C.纬度越高,经度地带性现象越明显D.垂直地带性现象在中纬度地区表现不明显解析:1.C2.C3.A第1题,图中E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可能受沿岸暖流的影响,该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地区延伸。第2题,E自然带所在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J自然带所在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影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一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