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情景导入先思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森林砍伐最严重的国家,每年平均约有2×106hm2森林被无情砍伐。随着木材和棕榈油需求的增大,20世纪70年代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砍伐进程加快。专家认为,该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拥有约1.6×108hm2森林,现在却不到4.8×107hm2。思考探究:除材料中印度尼西亚森林锐减外,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还面临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提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水体污染、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基础知识要记牢——————1.全球气候变暖(1)成因: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的影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2)危害: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2.臭氧层遭到破坏(1)严重地区:南极、北极、欧洲和我国青藏高原上空。(2)臭氧层破坏现象及原因: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氯氟烃是臭氧层遭破坏的主要原因。(3)危害: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使大气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气候异常,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3.酸雨蔓延(1)概念: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各种大气降水。(2)原因: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2(3)危害: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被称为“空中死神”。(4)蔓延:英国→欧洲和北美洲→全世界。4.森林锐减(1)森林作用: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以及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被誉为“大自然的调度室”。(2)锐减原因:人为的滥砍乱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3)表现: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小。5.水体污染(1)原因: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大量污水。(2)危害:大量人口因缺乏安全的饮用水而致病;由于海洋污染,使赤潮等生态灾害频发;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6.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1)分布: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的半湿润地区。(2)成因: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3)危害:导致耕地沙化,生产能力减弱或丧失。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1)原因: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2)危害:许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8.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1)垃圾污染:①特点: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范围广。②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大气、传播疾病、通过雨水淋溶污染农田和地下水等。(2)危险废物转移:工业垃圾及有毒废弃物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点难点掌握好——————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防治环境问题防治措施全球气候变暖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④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⑦加强法制建设臭氧层破坏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②发展技术,使用新型制冷剂;③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④提高全民素质,注重环境保护酸雨蔓延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②提高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加强国际合作;④加强法制建设;⑤提高全民环保素质3森林锐减①加强立法,对森林资源加强保护,禁止滥砍乱伐森林;②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树立以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观念;③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森林分布区贫困现状;⑤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⑥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体污染①减少生产、生活的污水排放量;②提高生产技术,节约工业、农业用水量;③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实行废水达标排放;④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⑤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⑥加强海洋环境管理土地荒漠化①保护好现有森林,植树种草;②建设防护林,防风固沙;③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坡;④控制载畜量;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等生物多样性遭破坏①保护森林,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②禁止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①加强管理,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②加强法制建设;③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应用体验不可少——————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1.B2.C3.C第1题,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B选项正确;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A选项错误;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C选项错误;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4于浮游生物生长,D选项错误。第2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C选项正确。第3题,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C选项正确;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A选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B、D选项错误。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回答4~5题。4.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所致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5.“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D.50年后,全球气候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得到解决解析:4.D5.C第4题,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氯氟烃化合物的所致,因此,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臭氧层主要分布在低层大气的平流层,臭氧空洞的出现,导致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加,还使大气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气候异常,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全球气候变暖往往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第5题,臭氧层破坏属全球性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和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情景导入先思考——————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思考探究:预留野生动物通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什么关系?提示:青藏铁路修建从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出发,体现了尊重与善待自然。———————基础知识要记牢——————51.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1)当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①区域性——全球性。②小规模——大规模。③宏观损害——微观损害。④环境污染——全面的生态破坏。(2)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①环境问题的全球性;②环境问题的综合性;③环境问题的累积性;④环境问题的社会性。2.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1)环境伦理: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人类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当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题。(2)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要求原因尊重与善待自然必须做到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顺应自然规律自然环境既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又给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关心个人必须首先服从于关心全人类的大局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涉及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利益与关系的调整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人类能意识到对后代承担道德义务与责任———————重点难点掌握好——————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当代环境问题除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社会性等主要特点外,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较还具有以下特点:特点表现举例危害的不可预见性全球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农药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在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6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可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应用体验不可少——————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据此回答1~2题。1.下列环境问题不能够反映当代环境问题的规模全球性特点的是()A.臭氧层破坏问题B.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C.海洋污染问题D.水土流失问题2.不能正确反映当代环境问题发展变化趋向的是()A.分布范围:区域性——全球性B.发生规模:小规模——大规模C.损害程度:宏观损害——微观损害D.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局部的生态破坏解析:1.D2.D第1题,水土流失属于区域性环境问题,一般不会扩展到全球。第2题,当代环境问题正从区域性向全球性、小规模向大规模、宏观损害向微观损害、环境污染向全面的生态破坏方向发展。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3~4题。3.传统的环境观认为()A.人与环境之间应和谐相处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D.天人合一4.下列观点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人类活动都会给生物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解析:3.B4.D第3题,传统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类主宰自然、征服自然。第4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和环境应和谐相处,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天人合一。7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下列哪些过程有关()A.abB.acC.bdD.bc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1.C2.A第1题,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CO2和水汽增多,从而吸收地面放出的绝大部分长波辐射,再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造成全球变暖,即bd过程。第2题,“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使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生态系统失调,使干旱、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排放物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部分地区降水增多,因而不会使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3~4题。3.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A.大气污染严重B.水污染严重C.土壤污染D.臭氧层破坏4.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8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解析:3.A4.D第3题,从漫画中可知为大气污染。第4题,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当代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环境问题出现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学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