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五讲地球的自转全面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1)侧视:自西向东。(2)俯视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如下面图甲所示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如下面图乙所示2.周期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周期3.速度(1)分布规律:图示速度分布变化规律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特别提醒]2(1)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可以比较纬度高低;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越低;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2)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对应点速度比较: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同步卫星大于地球表面的对应点。题组练通(2013·天津高考)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题。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解析:选B恒星视运动的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每小时自转15°,当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时,连续拍摄需要3个多小时。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km/h,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km/h。读图回答2~3题。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3.图中a、b两点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解析:2.A3.A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公式为v≈111×15×cosφ(φ为所在纬度)km/h。该地的自转线速度为1300~1400km/h,而中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为837~1447km/h,故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又因为图上越往北自转线速度越小,根据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越往北纬度应越高,所以图示区域在北半球中纬度。第3题,影响地球3自转线速度的因素除了纬度之外还有海拔,在同纬度条件下,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读图,回答4~5题。4.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5.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解析:4.D5.C第4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图示信息,②地所在经度为135°E,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结合经纬网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第5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线速度小于②地,但二者角速度相等。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判读晨昏线1.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¼AOB为晨线(晨昏线的一部分)。(2)昼夜现象(同一时间甲、乙各占一半)的成因: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②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3)昼夜交替现象(同一地点甲、乙现象交替出现)的成因:地球不停自转。(4)昼夜交替周期:1个太阳日或24小时。2.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4(1)图解晨昏线的特点:(2)常见晨昏线图示:⇓⇓⇓侧视图俯视图变式图同弧一线同弧两线两线同现(3)判断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方法技巧]晨昏线走向的判断方法(1)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图甲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图乙中CD)。(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图丙中EF),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图丁中PQ)。题组练通51.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如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解析:选A当北京时间为1时36分6秒时,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算出此时地方时为零时的经度大约为96°E,则此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地方时为6:00的经线约为174°W,由此可以判断首次对接成功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①线。2.如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解析:选A由“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得出Q1、Q2相差180°,两者在同一经线圈上,由于L2位于北半球,故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A正确;若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则M、Q1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与题干不符,B错误;M与Q1、Q2不在同一经线圈,C错误;Q1、Q2两点直立物日影均朝北,D错误。如图示意晨昏线与纬线的几种位置关系,读图回答3~4题。3.如果Q点刚好位于极夜圈上,则能表示Q点的地方时为12:00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下列选项中可能表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的是()A.②B.③6C.④D.①解析:3.D4.A第3题,假设①图为北半球,且晨昏线与极夜圈相切,可推知Q点的地方时为12:00;假设④图为南半球,又晨昏线与极夜圈相切,可得出此时该纬线圈以南为极夜,则Q点的地方时为12:00。第4题,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是重合的,所以与纬线是垂直的,四幅图中只有②图可能垂直。掌握“产生时差”的影响1.地方时(1)定义:因经度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2)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2.时区和区时(1)时区:由图可知,全球共划为24个时区。中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东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由中时区向东为东时区,向西为西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为15°。(2)规律: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每向东跨1个时区,时间早1小时;每向西跨1个时区,时间晚1小时。(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3.日期分界线(1)日期的自然分界线:任何一点进入新的一天都是从当地地方时0时开始的。(2)日期的人为分界线:地球上最早进入新的一天的是180°经线。(3)新旧一天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其余为旧一天的范围。题组练通读光照图,回答1~3题。1.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7A.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B.经度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C.经度相差90°,地方时相差6小时D.经度相差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2.此时图中地方时为6时的地点是()A.只有E点B.只有N、E、S三点C.上各点D.上各点3.若图中为0°经线,则新的一天范围是()A.从经线向东到180°经线B.从经线向西到180°经线C.从经线向东到180°经线D.从经线向东到180°经线解析:1.B2.D3.D第1题,根据图中所给经线条数,可知相邻两条经线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第2题,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图中是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时,故选D。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的范围,图中0时经线是夜半球中央经线,而非或,故从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范围。如图中L是北半球某条纬线,Q、P是L上两点,且经度相差180°,读图,回答4~5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Q位于晨线与L的交点上,则P一定位于昏线与L的交点上B.若Q点此时地方时为12时,则P点地方时一定是0时(或24时)C.若Q点此时为白昼,则P点一定也是白昼D.若Q点此时为0时,则P点一定在180°经线上5.若L纬度越来越低,则在这一变化过程中,Q、P两者的关系为()A.Q、P两点的经度差越来越小B.Q、P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越来越大C.Q、P两点的时差越来越小D.Q、P两点日期相差越来越大解析:4.B5.B第4题,Q、P两点经度相差180°,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地方时相差12小时,因此当Q点地方时为12时时,P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B项正确。若Q点位于晨线与L的交点上,P不一定位于昏线与L的交点上,只有当L为赤道时,或日期为春秋8分日时,才出现这种情况,A项错误。两点相差12小时,但是不一定都同时处于白昼。C项错误。当Q点为0时时,P不一定在180°经线上,D项错误。第5题,由于Q、P两点的经度差不变,随着L纬度的变化,时差不会改变,但是球面距离发生变化,若L的纬度越来越低,则Q、P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会增大,A、C两项错误,B项正确;Q、P两点所处日期及差距,与L线纬度变化无关,D项错误。掌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上图所示)3.产生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4.应用: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如下图)。重难点一如何进行有关时间的计算—————————————[师说技法]—————————————————1.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2)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一定时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9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NC;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NA二定向确定两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图中已知D点时间,求E点的地方时,判断出E点位于D点以东,应选择“东加”;若求C点地方时,判断出C点位于D点以西,应选择“西减”三定差确定两点的经度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即相差3个小时四定值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60如以D求E点地方时为12:00+4×4560=15:00,以B求F点地方时为24:00-4×4560=21:002.时区的计算确定时区若题目中只有某地点经度,必须先判断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即“同减异加”求区时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知西求东加时区差,知东求西减时区差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计算公式如下: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注意: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典题示例]———————————————————(2018·全国卷Ⅱ·节选)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五讲 地球的自转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7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