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静仁班,含解析)
-1-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静仁班,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1.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下列反映“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貌图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图中甲背斜成谷符合“高岸为谷”,向斜成山符合“深谷为陵”,A正确。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2-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B.地势北高南低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3.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南半球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C.全年流量变化小D.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2.C3.B【解析】【2题详解】从右图可以看出,EF处为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河谷,其岩层从中心向两翼越来越新,故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新,A错;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自南向北流,地势南高北低,故B错;④处位于凹岸,侵蚀严重,岸陡水深,适宜建港;②③位于凸岸,易形成泥沙堆积,不适合建港口,①处虽位于凹岸,但并未在河湾处,建港条件不如④处,据此分析D错,本题选C。【3题详解】EF河段为平直河段。从右图可以看出,该河F岸的岸陡水深,说明河流向此岸偏转,因此该河位于北半球,A错;该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河流南北流动,不同河段结冰早晚不同,易形成凌汛,B对;该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全年流量变化大,C错;根据EF处的地下水流向(由高到低且垂直于等水位线)可知,此时该地始终为河水补给地下水,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点睛】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3-②)。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5.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答案】4.B5.A【解析】【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乙地景观为林海雪原,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丙地为椰林风光,应位于我国海南,属于热带景观。从丙地到乙地的景观变化是因为二者的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形成的,该种以热量为基础的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选B。【5题详解】根据图示,甲图为大胡杨树,是典型的干旱区树种,应位于我国的西部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光照充足;乙地景观为林海雪原,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丙地为椰林风光,应位于我国海南,属于热带,地表为较为贫瘠的红壤;丁图为黄山迎客松,位于皖南地区,风力作用较弱,流水作用较强。据此分析选A。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4-6.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为()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7.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答案】6.D7.B【解析】试题分析:【6题详解】根据经纬度,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自北向南降低,自西向东降低,合起来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D对。A、B、C错。【7题详解】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B对。海拔高度不是雪线高度变化的原因,A错。热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C错。坡向对雪线高度有影响,不是主要因素,D错。【考点定位】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名师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将经度变化趋势和纬度变化趋势结合起来,判断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影响雪线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热量、坡向也有重要影响。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如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如图)。回答下列各题。-5-8.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高山䓍甸带D.热带季雨林带9.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A.土层瘠薄B.降水稀少C.光照不足D.热量过低【答案】8.A9.A【解析】【8题详解】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据此分析选A。【9题详解】山丘东南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大,土壤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热量、降水和背海一侧没有区别,光照条件向海比背海一侧好,所以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瘠薄造成的,选A。【点睛】本题主要是自然环境差异性、非地带性的考查。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植被的生长差异性与地形、光照、热量、水源等均有关,要依据具体情况分析。10.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问题。-6-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丁【答案】D【解析】【详解】将四地的人口迁移差额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加,比较计算结果可知,由于甲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迁移差额率最高,结合计算结果可知甲处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丁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最低,人口迁移差额率较低,四地计算结果中丁地的人口增长速度为最慢。据此分析结合选项选D。【点睛】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动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均有关。二者之和即为区域人口增长的参照值。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B.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D.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1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7-【答案】11.A12.C【解析】【11题详解】图中等地价线从多个方向向外弯曲突出,反映弯曲处地价比两侧高,应该处于放射道路与城市环路交汇处,该城市道路网为环行放射状,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从a→d分布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市区边界应在由于城市存在导致的热力环流边界上。选C。【12题详解】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大气污染严重达到火电厂,应该在西南风的下风向,并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的东北方向,故为③处。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14.【小题2】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答案】13.C14.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功能分区的变化和特点。【13题详解】-8-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趋势来判断。一个城市早期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通常并没有分开,而是混杂在一起,城市中心人口稠密,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工业区、商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逐渐演化为商业区,居住人口逐渐减少,工业区则向城市外缘迁移,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14题详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只要区别①、②、③功能区1990年、2005年之间的变化即可。读东北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各题。15.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造田16.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17.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答案】15.D16.A17.C【解析】【15题详解】-9-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定该平原为东北平原;从图例中可以看出,该平原上多为沼泽地,所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排水才能造田,据此分析选D项正确。【16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为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故B项错误;东北为半湿润地区,夏季雨热同期,降水条件不是限制因素,C项错误;东北地区夏季光照较丰富,D项错误;该地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所处纬度高,热量不足,故本题选A正确。【17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分布,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该是沼泽,沼泽是一种湿地,并非水源林,故B错C对;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山区,并非图示平原地区,A项错误;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森林,D错误。【点睛】农业区位因素:18.全球变暖会导致A.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浓度增加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下限上升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地球淡水资源增加D.高纬地区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扩大【答案】B【解析】-10-【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雪线)上升,故B正确。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会加剧全球变暖,而非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温室气体排放,故A项因果关系颠倒,A错误。全球变暖使全球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发生变化,蒸发量加大,地球淡水资源更加短缺;全球变暖使高纬地区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缩小,故C、D错误。据此分析选B。【点睛】全球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包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毁林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19.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曲线判断,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①正确。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小,②错误。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11-现正相关,③错误。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④正确。C对,A、B、D错。下图是我国某村四种农产品产值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政策B.市场C.地形D.气候21.该村可能位于A.杭州市附近B.长春市附近C.福州市D.烟台市【答案】20.B21.B【解析】【20题详解】读图,图中乳产品占产值构成的比重最大,说明该村的乳畜业较发
本文标题: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静仁班,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8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