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1-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图,完成1~3题。1.如果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受热多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受热少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第2题,在城市热岛环流中,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市区。植树造林可以使吹向市区的风增加湿度并且使空气得到净化。答案:1.A2.C下图为“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气压低于P地。读图,完成3~4题。3.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4.Q地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偏东风D.偏南风-2-解析:第3题,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示四点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选D。第4题,图中N地气压低于P地,P是高气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图示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Q地风向是偏南风。选D正确。答案:3.D4.D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5~6题。5.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6.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武汉梅雨B.南京伏旱C.北京寒潮D.哈尔滨洪涝解析:第5题,①处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⑤处信风带为东北风;②处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⑥处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第6题,结合图示风向特点可知,图示气压带、风带位于北半球,当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北京可能出现寒潮天气。答案:5.D6.C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7~8题。-3-7.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A.增强①过程B.增强②过程C.减弱③过程D.增强④过程8.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减弱①,降低气温B.反射②,增加光效C.减弱③,保持水分D.吸收④,保持地温解析:第7题,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过薄膜,从而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但是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够穿过薄膜,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故结合题干即为减弱了地面辐射,故C正确。第8题,反光地膜能强烈反射太阳辐射②,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故B正确。答案:7.C8.B读图,完成9~10题。9.北京处在①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①天气晴朗温暖②气压高③天气阴④气压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如果有大风天气出现,可能的影响因素是()①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②冷气团移动速度很快③暖气团含有大量水汽④冷气团携带有大量沙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从示意图可以获取以下信息:箭头指示方向向北;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动;锋面类型为冷锋;北京在暖气团控制区。第9题,冷锋到来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温暖,气压较低。第10题,锋面过境时由于冷空气移动速度较快,导致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从而产生大风。-4-答案:9.D10.A读图,完成11~12题。1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1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为()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C.乞拉朋齐降水量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所示,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太平洋上是低压,应为冬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受强冷空气的影响。第12题,德干高原是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这时气温较低,降水也少,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答案:11.D12.A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完成13~14题。13.以下四幅气温降水状况图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5-14.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13题,P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符合的为C项。第14题,Q是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北半球的盛行西风风向是西南风。答案:13.C14.D读图,完成第15题。15.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增加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热带雨林面积扩大;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火山、地震的发生与全球变暖无关。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北半球某区域1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6-(1)此时,B地受____________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4分)(2)图中a、b、c、d四处风向正确的是________地;甲地比乙地________(选择填空)。(4分)A.气压高B.风力大C.气温高D.湿度大(3)近日,将有________锋从④地过境。①地在锋面过境后,天气将会出现哪些变化?(5分)(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________(上升或下降)运动。在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________地的暖空气。(4分)(5)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北方这一时期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3分)解析:读图可知,图中B地为亚洲高压,受其影响,天气寒冷干燥。等压线图上的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偏转,故只有c正确。甲地与乙地比较,风力大,气温低。④地目前在冷锋前面,受暖气团控制,不久将经历一次冷锋过程。①地将经历暖锋过境,因此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在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②地为暖锋锋后,是主动上升;④地为冷锋锋前,为被动上升。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北方将出现沙尘暴或寒潮天气。答案:(1)高干冷(晴朗)(2)cB(3)冷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4)上升④(5)沙尘暴或寒潮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有关问题。(20分)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在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域,如在图乙中大约10°N~20°N大陆西岸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岸地区均属这一情况。在30°N~40°N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图甲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乙示意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场分布。-7-(1)若图乙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3)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图中理论上还可能出现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加以具体说明。(只需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6分)(4)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6分)解析:(1)根据图乙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分析,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为北半球冬季。(2)图乙中M位于高压中心北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形成西南风。(3)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因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区;如北回归线至30°N之间大陆西岸,夏季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或60°N附近大陆西部,夏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4)相同点:N、P两地同位于40°~6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因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将大西洋暖湿气流带到陆地,两地降水较多。不同点:N、P两地虽都受西风影响,但受西风影响强度不同,降水量多少存在差别:N地纬度高于P地,受西风影响时间长,强度大,因此N地降水量多于P地。答案:(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8-(2)偏西风(或西南风)。理由:空气沿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流动,受到北半球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3)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半年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较少。(4)相同点:都位于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不同点:N地比P地纬度高,N地处于西风中心控制区,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章末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8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