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单选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仅1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变化B.海陆变迁C.人类活动D.地形的变化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特殊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答案】1.D2.B【解析】【分析】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题详解】图示内容表示,①-③的地形变化,引起了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即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该地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形变化,D正确。【2题详解】图示地区随着地形的变化,则影响了大气环流影响,而影响了区域降水分布,又影响了植被分布的差异,故反映了一个要素的变化影响整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正确。【点睛】本题以地理环境整体性为背景考查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审题.-2-下图为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处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4.该山地可能位于()A.新疆天山山脉B.内蒙古阴山山脉C.台湾玉山山脉D.山西太行山脉【答案】3.D4.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题详解】读图,枫叶属于温带落叶林,杉树属于针叶林,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林,草位于高山草地,海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D正确。【4题详解】该山地山麓地带植被是亚热带常绿林,树种是樟树,可能位于台湾山脉,C对。天山山脉、太行山脉、阴山山脉的山麓地带植被是温带植被,A、B、D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预期的新生人口增长,其原因主要有()①生育观念转变②抚养成本上升③医疗卫生条件改进④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后,短期内可能()-3-A.缓解劳动力短缺局面B.降低家庭养老负担C.加重毕业生就业压力D.影响劳动力职业构成【答案】5.C6.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5题详解】“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新生人口增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因为目前消费水平高,但是收入较低,抚育子女的成本费用太高了,此外,与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和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也有很大关系.①②④正确。C正确。医疗卫生条件改进会使新生儿死亡率下降。【6题详解】“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后,短期内可能使幼儿护理人员、幼教、幼儿产品供应等从业人员增多.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现在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读下图“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图中四国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甲B.乙C.丙D.丁8.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性别比例失调B.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D.农村养老设施完善【答案】7.D8.C-4-【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空巢老人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图中丁国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8题详解】由于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和数量明显提升,且工薪较高,不愿返乡,造成空巢老人。考点:人口老龄化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据图分析该城市人口数量最少的时间点是()A.②B.①C.④D.③10.该城市最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青藏地区C.东南沿海D.东北地区【答案】9.A10.C【解析】【分析】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主要是外来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增加;但是人口数量的增长与机械增长也有关.-5-【9题详解】①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所以人口数量减少;②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人口机械增长率高,总人口开始增加,B正确;③④阶段人口机械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等于0,总人口快速增长,不是开始增长.【10题详解】该城市迁入人口数量较多,应为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C正确。【点睛】本题以“某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为背景,考查了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因素,学生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阶段Ⅰ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1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11.A1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城市化阶段和城市化问题。【11题详解】-6-图示阶段Ⅰ,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反映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初期阶段。A正确。【12题详解】在阶段Ⅱ,城市不断发展,出现了城市化问题,如地价高、污染严重等,使一些城市中心人口不断向郊区迁移,而出现了图示市中心人口密度有所降低,而郊区人口密度有所上升的现象。B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庙市是伴随寺院或道观的宗教活动的商品交易场所,下图为清末北京城内庙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影响庙市在①区域形成“真空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交通C.经济D.历史14.关于各庙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市集服务范围小于灶君庙B.白塔寺宗教活动的级别高于吕祖观C.隆福寺提供的商品种类少于雍和宫D.南部高等级的庙市数量多于北部【答案】13.D14.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城市体系有关知识,从等级上去分析职能的大小,结合历史分析影响庙市在区域形成“真空区”现象的主要因素。【13题详解】从图中看区域是古时皇宫,历史上不可能成为商品交易场所,所以说影响庙市在区域形成“真空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历史文化因素,D正确。-7-【14题详解】花市集级别高于灶君庙,服务范围大于灶君庙,A错误;白塔寺比吕祖观大,级别高,宗教活动的级别高于吕祖观,B正确;隆福寺属于较大的庙市,比雍和宫大,提供的商品种类多于雍和宫,C错误;北部高等级的庙市有3个,南部有2个,北部高等级的庙市多于南部,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的单车租赁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APP实行无桩借还单车.目前,杭州已有多种共享单车品牌.以小鸣单车为例,在注册APP并支付押金后,市民便可通过APP搜索、预约、租赁附近的单车。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乙图为杭州某市民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的单车分布状况.则该区域可能是()A.中心商业区B.行政区C.住宅区D.工业区16.推广共享单车,有利于()A.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B.改善城市环境质量C.解决城市人口密集问题D.解决城市就业困难问题【答案】15.C16.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和城市化问题。【15题详解】读图分析,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大,夜晚分布数量多,白天分布数量少,可能该地是行住宅区,人们晚上回家休息,C正确。-8-【16题详解】推广共享单车,可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B正确。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对城市人口密集问题和城市就业困难问题影响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下图为某城市A公交站台及对面备选公交站台示意图,A站台及对面站台均有多路公交车辆停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A站台对面的备选公交站台最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18.图中大型超市布局符合()A.市场最优B.地租最低C.交通最优D.城市中心【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公交站台是供车辆停靠和旅客中转车辆和上下车的站点,人口流动量大,交通拥挤,因此为了避免加重交通拥挤的现象,备选公交站台应该与原公交站台错开,不能分布在其对面,故B、D错误;但距离也不能太远,A错误,乙地位于A地附近,且距离不太远,故B正确。【18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大型超市位于交通线路的交汇处,且公交站点交通,因此该地交通便利为最大的优势,故答案选C。。下列图表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及该地气候资料”,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9-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水量(mm)45.645.556.9646668.976.684.274.26370.365.5月均温(℃)-6.7-6.1-0.8612.317.420.519.515.28.93.2-3.5降雨日数(天)14121312111110111012131519.有关该地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合理的描述是()A.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均匀20.该农场生产的特点是()①商品率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精耕细作⑤专业化程度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21.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复种指数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答案】ACD-10-【解析】【小题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全年降水均匀,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小题2】“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表明该地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也较高。【小题3】从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判断为混合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下图示意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四种代表性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结构及商品率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甲B.乙C.丙D.丁23.下列属于丙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水利工程量大B.劳动力投入多C.专业化程度高D.生产规模小【答案】22.D23.C【解析】试题分析:【22题详解】根据图中数据,甲类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且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A错。乙类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B错。丙类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C错。丁类以种植业为主,且商品率很高,为商品谷物农业,D对。故选D。【23题详解】丙类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很高,为大牧场放牧业,该农业地域类型无需大量水利工程的-11-布局,A错;实行机械化,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少,素质要求高,B错;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C对D错。故选C。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及判断【名师点睛】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水稻
本文标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9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