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8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名师导语』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相对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重农抑商、管理工商业的措施、“海禁”政策仍需重点关注。知识点一近代前夜的发展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2)手工业: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主导地位。(3)商业: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加上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4)城市:工商业市镇兴起。(5)综合国力: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产生: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2)地位: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障碍①自然经济的抵制。②官府的沉重剥削。③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传统政策。④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知识点二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表现-2-(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2)西汉时期:私营工商业遭到打击。(3)明清时期: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3.评价(1)积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维护社会稳定。(2)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重要原因。“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康晶晶、张增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知识点三海禁政策1.含义:指明清两代规定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政策。2.原因(1)明初统治者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的影响。(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根本原因)。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评价(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2)消极影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漫画解史】“重农抑商”观念-3-信息提取:传统社会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图解历史】“重农抑商”与“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信息提取:“重农抑商”与“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是表里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实施的根源,后两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三者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图示解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精微点拨】“海禁”≠“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探究1解读重要“历史概念”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4-2.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一般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1.(2018·课标全国Ⅰ,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的解除”,故排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答案B2.(2018·山东济南模拟)“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C.徽商寻求政治庇护D.政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徽州朝奉”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质上反映了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商人希图通过自我加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重农抑商”的影响和农耕经济的制约因素1.“重农抑商”的影响(1)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2)消极①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5-②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2.影响中国农耕经济走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周期性反复出现的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徘徊在低水平状态,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工商业资本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2)政策性因素: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和催生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因而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也很难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思想观念因素: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投资工商业。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思想长期存在,也在某种程度上贬低了商人群体,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2015·课标全国Ⅱ,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海南单科,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解析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故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故B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D项正确。-6-答案D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海禁”政策1.“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核心论点:明廷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2.“海禁”政策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阻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核心论点:清朝实行“海禁”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进行对外贸易;“海禁”政策的实施,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2014·课标全国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本题关键时间信息是“实施海禁前”,且材料显示“市井贸易”中“外国银钱”很多,说明此时中国对外贸易中“赚钱”较多,处于优势地位。B项“资本市场”与D项“冲击清廷统治”均与史实不符;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以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为标志的,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答案为A项。答案A2.(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高三精英联赛)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7-A.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解析据材料“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可以得出,当时的沿海地区确实有外国侵略势力的骚扰,故A项正确。答案A考法1“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及影响【考题1】(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答案D『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古代帝王言论的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抓关键材料考查的是雍正帝的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只是表面现象,根本目的是通过关心百姓疾苦,稳定统治。★清误区本题为文字信息提取类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误认为,无论重农还是抑商,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其实,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更多的是商业活动威胁了政府的统治,并对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因此,无论重农还是抑商,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政府统治的稳定。考法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考题2】(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高三精英联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说:“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8讲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含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9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