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调研试题(含解析)
-1-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调研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題1.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核糖都是不能再水解的糖B.蔗糖、果糖都是还原性糖C.脱氧核糖、麦芽糖都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D.纤维素、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等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单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是由2个单糖组成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详解】葡萄糖、核糖都单糖,属于不能再水解的糖,A正确;蔗糖属于非还原糖,B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不可能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错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但是不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D错误。2.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2-2、蛋白质或多肽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A.变性蛋白质的肽键没有断裂,所以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A错误;B.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膜,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tRNA(化学本质是核酸),B错误;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蛋白酶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D.氨基酸之间都是按相同的脱水缩合方式形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心肌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能量的供应B.浆细胞内有丰富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C.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脊增大了膜面积,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多,能为心肌的收缩提供大量能量,A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由上述分析可知,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故浆细胞内有丰富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B正确;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上皮细胞膜上有许多运输物质的载体蛋白,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C正确;神经细胞轴突末梢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故一般突触前膜没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突触后膜(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D错误。-3-故选D。4.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B.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一④的运输速率D.氧浓度变化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属于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②属于协助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③属于主动运输,特点一般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A.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通过方式①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A正确;B.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B正确;C.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影响膜的流动性,所以低温对图中①②③④四种运输方式都有影响,C正确;D.氧浓度变化会影响能量的供应,而③和④运输方式均消耗能量,所以氧浓度变化会影响③和④的运输速率,D错误。故选D。-4-5.下图表示人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B.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b过程相联系D.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考查,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甲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乙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丙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详解】A.a过程若是无氧呼吸,不会有H2O的生成,A错误;B.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所以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B正确;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即c过程相联系,C错误;D.c过程为ATP的水解,可发生在各种耗能的场所,D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和激素都是在特定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B.某些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C.两者都是细胞的结构组成成分,都不能提供能量D.一种酶只催化一种物质的反应,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细胞-5-【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体中的酶由蛋白质或RNA构成,其作用是催化物质的反应,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激素由蛋白质或脂质组成,它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效能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通过传递信息,在协调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方面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详解】酶分为蛋白质酶和核酶(RNA酶),核酶不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A选项错误;某些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但不是所有激素的调节作用都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B选项正确;酶和激素不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C选项错误;酶具有专一性,只催化一种物质反应,但激素可以作用与所有具有对应受体的细胞,D选项错误。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不会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B.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发生改变C.红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D.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多细胞生物体的个体发育中始终存在细胞凋亡,故细胞凋亡会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内-6-RNA出现差异,故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会发生改变,B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其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错误;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故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表达,D错误。故选B。8.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SIRNA可能会使细胞周期延长B.该种SIRNA中存在A-U碱基对C.细胞周期蛋白A的作用场所可能是细胞核D.细胞周期蛋白A合成的转录过程受SIRNA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准确答题。【详解】A.该种SIRNA会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使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即可能使细胞周期延长,A正确;B.由于该种SIRNA是一种双链RNA,故存在A-U碱基对,B正确;C.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而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因此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C正确;D.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故该种SIRNA可影响细胞周期蛋白A合成中的翻译过程,D错误。故选D。-7-9.某果蝇(2n=8)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分别表示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仅显示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含有3对常染色体B.乙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1条X染色体C.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D.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判断,甲细胞正处于联会时期,为初级卵母细胞;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为次级卵母细胞。乙细胞中的异常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详解】由题意可得,该细胞为雌性果蝇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果蝇的体细胞中含4对染色体,包括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A选项正确;果蝇为二倍体生物,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1条X染色体,B选项正确;形成乙细胞的过程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选项错误;结合甲乙细胞可得,卵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D选项正确。因此错误的选项为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交叉互换和染色体易位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交叉互换为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等位基因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非等位基因的交换,易位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0.图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8-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的无机盐B.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C.保温时间延长会提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保温的目的: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详解】该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故培养液不能用32P标记,A错误;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出现在上清液,引起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错误;噬菌
本文标题: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调研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9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