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
-1-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文(含解析)2019.5第I卷(选择题,共计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其中利用自然力并改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能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A是曲辕犁,是用蓄力的耕作工具;B是水排,是利用水力的鼓风设备,用于冶铁;C是翻车,是利用人力的灌溉工具;D是高转筒车,是利用水力的提水工具。所以只有D项是利用自然力并改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能,故答案选D。2.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2-A.各国兴修水利竞争激烈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兴修水利利于强化统治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结合所学可知,秦王政时期兴建的郑国渠,使关中成为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并兼并了其他诸侯国,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之所以取得成功,也与兴建水利工程直接相关,说明水利兴修利于强化统治,故C正确;材料反映战国时期诸侯国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无法体现各国兴修水利竞争激烈,排除A;B项表述太绝对,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错误;争霸战争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据1937年国民政府对农村调查所得资料估计,地主占有大约40—50%的耕地,而且,在土地肥沃的东南地区,土地所有权更趋集中,地主约占全部耕地的60—70%,而在贫瘠的西北旱地区域,土地所有权反而比较分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不同地区土地商品化的程度不同B.不同区域土地政策实施的差异C.东部地区租佃关系发展程度更高D.不同区域交通便利程度的差异-3-【答案】A【解析】【详解】1937年这两个地区的土地所有权集中程度的高低应该反映的是两个地方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东南地区土地买卖情况比西北地区普遍,故选A;由于1937年仍然是土地私有制,所以土地政策对其影响不应该是主要原因,排除B;题干中体现的是1937年,当时土地租佃关系应该是普遍存在的,排除C;题干中说到农村土地所有权集中程度在东南地区要高于西北地区,交通便利程度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4.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经济重心南移方面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记述文献(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南朝宋)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新唐书》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楚故泽国,耕稔甚饶。……谚曰:“湖广熟,天下足”。明李釜源《地图综要》A.经济重心南移在明清时期最终完成B.江南地区的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逐渐改变C.江南地区形成了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D.湖广地区是自两晋以来的全国粮食主产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可以推知,江南地区农业经济的规模很大,根据“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湖广熟,天下足”可以推知,江淮地区工商业发展,江淮地区不再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故B正确;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了南移,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稻麦兼种,排除C;根据明李釜源《地图综要》记载“楚故泽国,耕稔甚饶。……谚曰:‘湖广熟,天下足’”-4-可知,明朝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D错误。5.汉武帝时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县也要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后来铁官数量增多,遍布全国。该政策A.能促使冶铁作坊出现雇佣生产关系B.客观上削弱了汉代的中央集权C.反映出民间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D.有利于铁器与冶铁技术的推广普及【答案】D【解析】【详解】“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后来铁官数量增多,遍布全国”,说明政府控制铁器的经营有利于冶铁技术的推广,故D正确;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关系,而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县也要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可知,中央加强了对地方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削弱,B错误;“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后来铁官数量增多,遍布全国”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故C错误。。6.《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现象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价值观B.手工业劳动力出现全国性流动C.江南的丝织业技术突飞猛进D.水乡集市营业突破了时空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它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财富的现象,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的轻商的价值观,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琦走中原,即丝绸,并非指手工业劳动力,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丝织业技术发展情况,故C错误;材料-5-中“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反映的是辛勤纺织的情况,无法体现商业营业突破了时空限制,故D错误。7.近代前夜,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B.孕育出“计工受值”式的经营模式C.郑和下西洋开辟广阔海外市场D.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商贸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应该是指与传统的自然经济不一样的经济模式,“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可以知道是指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计工受值”式的经营模式即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故选B;材料中的“变异”指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与私营和官营手工业无关,排除A;郑和下西洋是朝贡外交,没有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排除C;“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指资本主义萌芽,不是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商贸,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联系所学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史实分析解答。8.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进行交易。该现象A.有利于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B.削弱了荷兰的经济实力C.导致欧洲的物价大幅上涨D.是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只是说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根据时间16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是商业-6-革命的表现,故D正确;材料说这些商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说明荷兰的商业贸易繁荣,与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无关,排除A;材料说这些商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说明荷兰的商业贸易繁荣,这有利于增强荷兰经济实力,故B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导致欧洲的物价大幅上涨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不合题意,排除C。9.如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B.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1750年后,英国的总人口在呈现快速增长状态,西北部的人口开始超过东南部人口。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的应用,对煤炭需求变化导致的,B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A选项排除。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口优势只不过是其中之一,C选项排除。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0.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两个《航海条-7-例》;而到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是A.英国已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世界市场逐渐开始形成C.西方列强普遍对外资本输出D.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答案】A【解析】【详解】《航海条例》体现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工业革命后英国实力增强,需要自由贸易,取消《航海条例》说明自由放任思想取代重商主义而成为英国的经济指导思想,故A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发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的主要侵略方式是资本输出,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与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无关,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到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联系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11.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由此可见A.该时期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身份合二为一B.生产力发展是此时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C.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化工业部门为主D.科学技术的转化与应用速度大幅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事例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的速度加快,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体现了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正确;材料强调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排除B;“电话公司”并不属于重化工业,材-8-料主旨也不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化工业为主,排除C。12.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土布供不应求B.中国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C.中国的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生产的棉布质量更高【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棉布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故B正确;材料说明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无法体现中国的土布供不应求,排除A;材料说明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无法体现中国的生丝在英国的销售情况,排除C;材料说明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并非强调英国生产的棉布质量更高,排除D。13.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社会发展受封建等级制度阻碍B.洋务运动没能得到统治者支持C.封建制度与西方科技水火不容D.顽固势力拒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答案】A【解析】【详解】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说明慈禧太后受封建等级制度思想影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故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统治者对洋务运动的态度,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既然清朝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联系所学近代我国交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解答。-9-14.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型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型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A.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B.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C.拉大了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文(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1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