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90分钟分值100分,选择题25道,每题2分共50,材料题三个共50分。一、选择题1.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正确;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2-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3.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A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D选项排除。5.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3-的主要依据是A.产业结构不同B.生产方式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主要说的是依据什么样的动力来进行生产,这是决定时代面貌的根本性因素。故选D。有什么样的动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因此ABC不是主要的依据。点睛: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依据主要动力的不同,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与此相关的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需要掌握。6.《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A.工场手工业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C;AB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虽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但不符合时间限定,排除D。7.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4-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排除A;“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和“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人美洲”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排除B;材料反映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故C正确;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名师点睛】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情况,不能错误的理解为西方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8.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但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流向西葡”“英国成为海盗”“意大利被晾在一边”。其中“意大利被晾在一边”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性商业危机B.意大利经济衰退C.世界性商业革命D.意大利金融危机【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西欧国家的商业革命,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原因的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因此地处地中海沿岸商贸中心的“意大利被晾在一边”,答案选C,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事实。9.马克思说:“荷兰——它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A.荷兰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B.荷兰的财富来源的不正当的C.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D.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答案】C-5-【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可知,马克思认为荷兰的崛起是建立在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残酷掠夺之上,体现了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故C选项正确;材料提到“荷兰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体现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荷兰财富来源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马克思通过一则材料批判早期殖民活动的残酷性,并没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故D选项错误。10.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的是科技发明者在发明之后,会开办与自己发明相关的工厂,这样就将发明比较快的转化成了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故选D。题干想强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AB把两者的关系弄反了,C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故排除ABC。11.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学习必要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民主治政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题干时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解答即可。民主政治仍然维护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要适应工人技术化的要求,故选B;材料无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排除C;材料和人文主义无关,排除D。12.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除了每月要交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买单。此外,他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每年圣诞节时还可以得到152欧元的额外奖金。材料不能说明A.福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福利制度的实行降低了部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C.资本主义制度远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D.福利制度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保障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无法得出资本主义制度远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福利制度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够代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故C选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材料“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除了每月要交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买单”等信息可知,福利制度使得下层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故A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等信息可知,福利制度的实行降低了部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故B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了,由于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大部分人的生活,这体现了福利制度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保障功能,故D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13.戴高乐说:“程度的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7-B.藏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内涵C.藏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说明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主张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故ABD项表述正确,排除;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而是用计划来弥补市场的不足,故C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法国的经济体制14.胡佛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说:“这简直是法西斯。”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C.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防止盲目竞争,加强对工业的干预,改变了胡佛总统时期对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故C项正确;A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调整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到民主权利和政党制度;D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调整。所以答案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15.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8-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干预经济”出台的背景。“政府增加开支,舒缓经济衰退”的主张就是国家干预经济,从题干得知一开始罗斯福是不支持的,由此可排除A和D,而B和题干冲突,又违背了史实。C项中“罗斯福新政的理念”指的就是“国家干预经济”,依据题干可得出“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就已萌发。16.下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A.在维护资本主
本文标题: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2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