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单选题(1—60,每小题1.5分;61—65,每小题2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考古发掘C.学者推断D.史书记载2.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贫富分化的加剧B.出现了私有财产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等级观念逐渐产生3.《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反映的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4.《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í,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5.“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分封制B.父系家长制C.庶子继承制D.嫡长子继承制7.体现了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高度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10.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11.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有法律,谁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A.诸侯B.卿C.士D.商人1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B.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C.奴隶制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14.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说明孟子:A.背离孔子理念B.具有民本思想C.推崇德治主张D.倡导人性本善15.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別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主张“非命论”。这表明当时:A.人的主体意识增强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唯物思想初步形成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16.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17.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3-18.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A.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B.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C.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20.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B.世袭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2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从秦朝的历史来看,对其解读不恰当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秦朝可能统一了文字C.秦朝推行分封制D.秦朝曾设丞相、御史等职22.在评论秦朝的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南越23.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4.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三公九卿制D.实行行省制度25.“诏令劝农薄賦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此诗句歌颂的是:A.西汉的建立B.文景之治C.汉朝以民为本D.汉武帝大一统26.《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4-A.察举制B.推恩令C.郡县制D.封国制27.汉朝实行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28.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D.简化分工,提高效率29.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县也要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A.开创了郡县制B.实行冶铁官营C.铁官代行地方政务D.铁器官方专用30.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1.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32.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B.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33.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B.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34.在王莽篡权终结西汉政权后,作为汉室宗亲的刘秀能重新夺取天下,恢复刘氏汉朝统治,不能不说是一场奇迹,他统治时期创造的奇迹是: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35.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A.西周B.秦朝C.汉代D.唐代-5-36.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A.曹丕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懿37.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初的做法旨在:A.利用分封诸王巩固西晋统治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D.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38.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39.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出现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A.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B.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C.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D.江南发展迅速,经济重心南移40.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4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移风易俗D.颁布均田令4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43.铜匦,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铜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C.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4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西晋东晋南朝皇权的宗室外戚19%-38%7%19%-38%门阀的世家大族49%-64%78%49%-64%-6-A.唐太宗B.唐肃宗C.唐玄宗D.唐穆宗45.《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反映的耕作工具是:A.耦犁B.耧车C.一牛挽犁D.曲辕犁46.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唐太宗:A.派兵北征,各族臣服B.打败东突厥,威震北方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帮助西北各族建立政权47.《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历史作用是:A.促进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B.通过和亲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辖B.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做D.与回纥永结同心48.中国古代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生,寒窗苦读十年,被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做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49.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7-50.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5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扩大统治基础D.利于集思广益52.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
本文标题: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3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