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唐山市区县联考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1河北省唐山市区县联考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范围为必修一专题一至专题六,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字迹清楚工整。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顺祝考试顺利,假期充实而又愉快!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1.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周人则敬天保民、崇尚礼乐教化。这反映出商周时期()A.政权和神权结合越来越紧密B.从神本到民本的文明发展轨迹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趋于严密D.已经出现人民主权的思想倾向2.山西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A.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3.有研究表明,春秋霸主的争霸战略各不相同,各有特色。齐桓公的争霸战略是安民、尊王、亲邻、攘夷。晋文公的政治、经济战略是尊王、利民、讲信、修礼。楚庄王的争霸指导思想是对外以德绥远、对内惠恤安民。该研究旨在强调A.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B.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C.政治理性对霸业产生影响D.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思想4.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D.是宗法制强化的产物5.自刘邦建国至献帝禅让,汉代登上后位并有幸成为皇太后的共有19位,其中先后有9位皇太后临朝称制,而没有临朝之名,却有干政之实的皇太后也不在少数。汉代母后临朝政治的出现2A.反映出女性地位的提高B.基于刘氏诸侯王势力的强大C.是君权至上的客观产物D.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淡薄6.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7.在谈及唐代的选官制度时,学者钱穆指出:“当知在门第教育下,附加以一种考试,故见考试之利。现在门第衰落,更无教育培养,仅凭考试选拔,则何从得真才?”这主要表明作者A.认为科举制度不合时宜B.认为科举制度需要其他制度配合C.高度肯定九品中正制D.认为科举制度只适用于世家子弟8.对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勅令“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通常学者认为“这是只允许在一个县域范围之内设置一个正式市场”;而后有新学者认为“勅令规定所不得置者,并非市场本身,而是指负责管理市场的官员”。这说明A.历史研究都具有不确定性B.时间性决定着历史真实性C.学者的学识影响历史解释D.后世学者观点更科学准确9.“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这说明科举制()A.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公平性B.打破贵胄子弟世代为官传统C.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D.使知识分子创新意识被限制10.《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世祖的“大新制作”主要表现为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11.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12.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朝的“盖棺论定”。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承。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3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B.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C.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D.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13.“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史实结论A从秦朝一直到明清,都存在着“分王子弟,以为屏藩”分封制一直在起重要作用B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各机构相互制约唐朝的政治具有民主的色彩C明朝时废除了宰相制度明朝君主专制得以加强D清朝时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清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A.AB.BC.CD.D14.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例如,英国是以贸易立国的,即便鸦片贸易中断,英国为了茶叶等商品的利益,也绝不会对中国开战。林则徐的这一认识A.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B.客观分析了战前形势C.延缓了鸦片战争爆发D.成为战败的主要原因15.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16.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41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一行为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B.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C.彰显爱国的民族情怀D.获得当时政府的支持18.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A.开启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B.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C.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19.1834年,英国派律劳卑为驻华商务总监督,负责通商事务的两广总督卢坤因律劳卑以“平行款式”递交文件而震怒。1838年,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投递文书,封面上无“禀”字样,两广总督邓廷桢即“原封掷还”。这反映出当时A.清朝官员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中英两国外交纷争日益增多C.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日趋保守D.清政府面临严峻的边疆危机20.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52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22.下列漫画中能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是A.B.C.23.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24.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D.6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B.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C.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25.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到:“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坚决地竖起红旗。”在此,毛泽东A.强调中共独立领导革命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主张继续维持国共合作D.近代国家统一观念传播广泛26.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A.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27.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8.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史沫特菜不畏艰险,长期深入山西、延安抗日根据地,将敌后抗日见闻以《中国的战歌》为名在国外出版,引起国际的强烈关注。这一报道A.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缓解国共两党的紧张关系C.改善中国抗战的困难处境D.扩大敌后抗战国际影响力29.近代历史上某一时期,武昌城内家家户户都悬挂着用布或纸做的青天白日旗,街道上也挂着不少的口号标语,比如“政权归革命的民众”“拥护革命中心力量”等。这反映了A.清政府的统治走向土崩瓦解B.国共合作推动革命形势高涨C.开展土地革命赢得民众拥护D.驱逐日寇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30.黄埔军校在初次招生时,即确定按省区分配招生名额,第一期毕业生来自22个省份,涵盖了大半个中国,这和当时许多军队乃至军校以地方集合的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当军校出现同乡会小组织时,遭到严令禁止。这种做法A.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利于树立统一完整的国家意识C.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表明革命首要目标是实现统一731.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以“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代替“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并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共作此调整的原因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完善C.日军改变了对华侵略的方针D.红军长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32.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止,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西方殖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格局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33.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
本文标题:河北省唐山市区县联考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3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