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命题范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三章的内容2.考试时间为60分钟,分数为100分3.第I卷为客观题,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题,非选择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有选错或不选的不得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的是()A.欧洲、南美洲B.西欧、西亚C.北美洲、大洋洲D.东南亚2.右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增长变化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该地区现在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B.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出现在阶段④C.2020年该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D.③阶段后死亡率增加是因为老龄化减轻3.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C.由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定居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5-6题。5.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2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6.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7.世界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④城市生活水平提高⑤城市用地规模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右图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完成8-9题8.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丙乙D.乙丙甲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中心地对应正确的是()A.甲为普通饭店、乙为小吃店、丙为五星级酒店B.甲为小吃店、乙为五星级酒店、丙为普通饭店C.甲为小吃店、乙为普通饭店、丙为五星级酒店D.甲为五星级酒店、乙为小吃店、丙为普通饭店10.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1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A.环境因素B.社会因素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12.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人口的素质还不够高B.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3C.我国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D.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读“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13-15题。13.在图中,③区()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C.商业活动繁忙D.环境质量最差14.在②区内,可以布局()A.学校、体育馆B.消防车库、停车场C.政府机关、停车场D.超市、文化馆15.①、④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A.与市中心的距离B.自然环境条件C.基础服务设施D.交通通达度图2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问题。16.阶段I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A.缓慢发展阶段B.加速阶段C.初级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17.阶段II中,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地价昂贵②交通通达性差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回答18-19题。418.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19.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右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20.图中甲、乙、丙处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绿化区D.住宅区、工业区、仓储批发区2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住宅小区,若楼高和采光条件相同,楼间距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流能润泽草木。据此回答22-24题。22.这个农场的农业是()A.生态农业B.能量密集型农业C.外向型农业D.传统的自然农业23.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最合理的措施是()A.从农场外购进煤矿和石油B.利用粪便、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C.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D.建立火力发电厂24.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A.亚洲的水稻种植区B.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C.澳大利亚的小麦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区5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图回答25-26题。25.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生产的关键条件是()A.交通发展B.气候变暖C.技术进步D.劳动力减少26.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①对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②减少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③规避自然灾害,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④节约耕地,降低运输成本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7.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读“两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28-30题。地区种植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①45%55%90%少②8%92%89%少28.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季风水田农业D.混合农业29.提高②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机械化水平B.充分利用水资源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30.①、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A.面向市场B.人均生产率低C.人工草场面积大D.种植业为畜牧业6服务第II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①②③④四国某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⑴②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③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其基本特征为_。⑵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列两国应采取的主要人口措施分别是:②国_;③国_。32.读下图“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14分)(1)根据城市化水平辨别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____曲线;(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3)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_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4)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图1为“我国华南某中等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区。(2)图2中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林果业和谷物农业。分析①、②、③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原因。①业;;②业;;③业;;8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下学期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地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5CBCCC6-10CDDBA11-15DDCBA16-20BCDBB21-25DABCC26-30DBDCA二、综合题31.(本大题共10分)⑴现代型(2分)传统型(2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分)⑵②国应鼓励生育,适当接纳移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2分)③国应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分)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基本特征,区域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32.(本大题共14分)(1)①(2分)②(2分)(2)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2分)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分)(3)社会经济(2分)(4)②(2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分)33.(本大题共16分)(1)商业区(2分)(2)b(2分)(3)①林果业(2分)位于低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2分)②乳牛业(2分)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2分)③谷物农业(2分)地势平坦开阔(2分)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3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