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1-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孔子曾说:“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孔子强调的是()A.治国的策略B.对生活的热忱C.个人的修养D.为人处世原则2、《管子·任法》:“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法律的主要功能是要约束民众的行为B.其中蕴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保护D.法实质上是君主进行统治的有力工具3.“春秋”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然含义不尽相同。其中意指“编年史书或史籍”的是()A.《孝经》:春秋祭祀,以时思之B.《战国策》:今楚王之春秋高矣C.《盂子》:春秋无义战D.《墨子间诂》:吾尝见百国春秋4.《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A.宗法家族的特色B.以儒入法的特色C.同态复仇的特色D.严刑峻法的特色5.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A.具有否定传统儒学的倾向B.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6.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在此人看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A.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行为B.压制了人正常的物质需求C.否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7.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8.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虽然,中国人犹未肯乐焉而从之也。”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C.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9.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10.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口口□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口□口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口口口中的内容应该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11.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深入社会生活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重建三代宗法制度D.强化对乡里的控制12.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是()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C.李贽“异端”D.经世致用思想1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的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3-料所说的“异质”()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14、“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塔戈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下列与普罗塔戈拉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A.“美德即知识”B.“格物致知”C.“知识即感觉”D.“因信称义”15、“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B.“人是万物的尺度”C.“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D.“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16、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无理性的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A.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C.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D.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17、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A.教会的“因行称义”B.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C.加尔文的“先定论”D.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19、欧洲的宗教改革既没有传世的经典文学艺术作品,也没有影响重大的政治理论,却能够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并列为文精神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是因为()A.改革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改革废除了教会的陈规陋俗C.改革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改革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4-20、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21、“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这材料着重论述了()A.人民主权说B.天赋人权说C.社会契约论D.人生而平等22、孟德斯鸠认为:“显贵的人容易遭人忌妒,他们如果由平民来审判,就要陷于危险的境地,而不能享有一个自由国家最渺小的公民所享有的受同等人裁判的特权。”这体现了孟德斯鸠()A.“人民主权”意识B.“君主立宪”体制设想C.“分权制衡”精神D.“公正平等”司法原则23、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24、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A.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B.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C.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D.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25、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①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②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③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④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自由等A.①②③B.②③④-5-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3)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6分)27.(10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者,君而已矣。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4分)-6-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书名项目清朝《红楼梦》意大利《十日谈》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主要思想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备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较》等材料二《论语》与《理想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视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思。历史经验证明,道德的软约束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封建社会的中国统治者最终无不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终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摘编自彭文龙《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路向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欧洲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
本文标题: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3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