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1-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先秦时期还未实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结合,A错;根据题干中“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说明了“家天下”观念在“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各个时期都存在,B正确;先秦以后的朝代并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C错;题干并未提到族权和君主权力的关系,D错。故选B。2.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王室子弟、先代贵族、功臣,秦国时期商鞅因变法有功而被秦王封于商,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可排除。故选D。3.1.1978年,在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宗法制的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物质的富足,故B项错误;青铜编钟象征天子的权威,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贵族墓葬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森严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故选D。4.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2-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的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D两项的表述均与春秋战国时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分封制渐趋瓦解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的表述与分封制下地方独立性较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同时代的东方六国相比,率先走向君主集权统治的道路的史实。故选C。5.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宗法制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的描述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制度”是指宗法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故B项正确;宗法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主要为了解决在权力、财产等方面的继承问题,不是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稳定了统治秩序,故CD两项错误。故选B。6.传统观点认为,铁器的使用是在西周末期。战国时的《禹贡》和战国初至西汉初年的《山海经》都记载,禹时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山海经》指出:“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古代书籍记载的内容基本没有价值B.《禹贡》《山海经》的记载有待考证C.夏商时铁器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生产D.战国时期仍然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时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古代很多书籍的记载都是很好的史料,“基本没有价值”判断错误,A项错误;战国时的《禹贡》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山海经》主要记述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内容的古籍,作为史料两者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由于其成书和记述距今久远,其准确性需要考证后确定,B项正确;夏商时期,生产工具主要为青铜具(少量)、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C项错误;商周时期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因而史学界通常将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称为青铜时代,D项错误。故选B。7.“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较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尚未形成专制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君主专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可以看出廷议在秦汉时期还拥有一定的决定权,这说明绝对皇权并未形成,皇权还受到廷议一定的制约,故B正确;A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D错误,秦朝已经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B。-3-8.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材料“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可知秦朝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秦朝官僚任免制度的灵活性与政治体制完善与否无关,故B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与材料“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秦朝官僚任免制度,而D项“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属于官僚政治的消极影响及表现,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9.“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能力。题干中“贡赋不入于朝廷”、“藩臣”、“《旧唐书》”等文字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0.据记载,西汉成帝绶和元年置大司空,掌执法纠察之权,可弹劾不法之臣,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这里的“大司空”相当于秦朝的A.御史大夫B.刺史C.县令D.丞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监察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西汉成帝绶和元年置大司空,掌执法纠察之权,可弹劾不法之臣,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可知,“大司空”是负责监察的官员。结合所学知识,A是秦朝负责监察的官员,符合题意;B是汉武帝设立的,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排除;县令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排除C;丞相是中央的行政长官,排除D。故选A。11.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军机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中书省负责文件起草,排除A;门下省负责审核,符合题意,故选C;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排除B;军机处出现在清代,排除D。故选C。12.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①《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4-②《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③《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④《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认识,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史实答题的能力。第①项中的“选举、新军、警察”等反映了民国初年的议会民主与政府机构;第②项中的“三省、禁军、科举、坊市”等反映了两宋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第③项反映了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和选官特色;第④项反映了当代的科技成就和思想文化。故由设问要求“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即可排除ACD三项,故选B。13.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B.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D.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运用所学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官僚等级制下,在职事官之外,存在着文散阶和武散阶序列,它们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C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魏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导致等级品位发展到新的高度,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14.藏独势力企图分裂西藏,2008年3月,在西藏、四川等地制造暴力事件,在国外存在着或盲目同情或支持藏独的一小部分人。面对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事实进行反驳()①从元朝设宣政院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的有效管理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了西藏,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③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自古以来对西藏的管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元朝设宣政院,意味着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实施有效管理,故①正确;新中国成立-5-后,中央政府从大局考虑,采取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正确决策,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所以②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决策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③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也符合事实,故④正确。据以上分析,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15.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内阁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解答不能受教材的束缚,材料中“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说明内阁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A准确;B项“决策机构”说法错误;C项“较前代有所弱化”说法错误;D项“权力高于皇权”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16.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
本文标题:福建省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