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指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这说明当时我国思想领域A.推崇重贤爱民B.政策开明宽容C.出现融合倾向D.争霸意识浓烈【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意思是: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成就霸道需要爱民和法治,可见当时儒法思想的融合,故答案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儒法融合,不仅仅是儒家思想中重贤爱民的理念,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与法家思想的融合,而非各国政策开明宽容与否,可排除B项;儒法思想的融合是顺应历史潮流发展趋势的必然,而不是为了争霸,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的能力。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同时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对题目进行解读。2.《汉书》载:“汉连出兵三岁…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澹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封泰山,巡海上,旁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能巨万计,皆取足大农。“由此可知,当时盐铁官营A.支持了统治者经略疆土B.束缚了汉代商业发展C.有力震慑地方豪强势力D.是统治者的权宜之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用兵匈奴、封禅泰山、赏赐功臣等等所耗经费皆出自大司农-2-的盐铁官营之利,这说明当时盐铁官营有力地支持了汉武帝对于边疆的开拓和经营,故答案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排除。【点睛】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3.据史料记载,宋朝人饮茶方式多样。有人喝茶加糖,有人加盐,还有人加其他各种作料。此外,宋朝人还有斗茶之风。这种茶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呈现出世俗化倾向B.商品经济的发展C.文人阶层追逐享乐意趣D.茶叶产量的过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人在饮茶方式上出现多样化且衍生出斗茶之风,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得市井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茶文化形成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故答案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市井文化,而非理学,故AC两项可排除;D项在材料无法体现。4.《明史》载:“京察之岁,大臣自陈。去留既定,而居官有遗行者,给事、御史纠劾,谓之拾遗。拾遗所攻击,无获免者。弘、正、嘉、隆间,土大夫廉耻自重,以挂察典为终身之玷”。材料反映出明朝A.官吏考察制度的执行取得成效B.形成了完备成熟的奖惩考核机制C.官吏考核标准兼顾实绩与品德D.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京察是对在京官吏的一次初步考核,在京察完成初步筛选后,又有给事、御史对留在京城的官员进行进一步的纠劾以起到拾遗的作用,而但凡被他们弹劾-3-的人都会受到处罚,这种官吏考察制度使得明朝中期四朝的士大夫们都分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故答案选A项。材料只提到了对官吏的惩罚,而没有提到奖励制度,B项可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不相符合。5.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今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运载至高无上利益的问题”。这本质上反映了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竞争激烈B.英法蓄谋发动新一轮侵华战争C.西欧国家开启了工业化进程D.英法在华开拓市场的努力受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外交大臣认为“新的贸易市场尚待推行”,法国外长认为要进行“商业关系的推广”,说明英法两国都希望在当时的形势下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也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英法两国在中国的市场开拓遇到了阻力,故答案选D项。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英法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材料说明英法两国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但没有反映出英法决定用哪一种方式来打开中国市场,B项可排除;西欧国家开启工业化进程始于第一次工业,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合,排除C项。6.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貨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表中数据变化主要反映出A.中国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4-B.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中国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D.列强扩大了对华资本输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70-1910年,中国的棉布、金属和矿物的进口量逐年下降,而机械设备的进口逐年增加;这表明,随着中国工矿企业的发展,棉布、金属和矿物产量的增加,对外依赖减少,进口量逐年下降;而工矿企业的发展,对机器设备的需求量增加,导致进口量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故答案选C项。AD两项太过片面,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廉价工业品和重工业产品的进口比值变化,可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相符合,排除。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菜曾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这说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促进了国家统一的完成B.引发了杜会矛盾的转型C.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D.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联合,故答案选D项。A项说法错误,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是在1928年,而西安事变发生时东北和台湾尚被日本占领,实际统一也没有完成,故A项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社会的主要矛盾,故B项可排除;华北事变后,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C项可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5-8.2006年12月出版的《中关村创新谱》收录了51位企业家创业的酸甜苦辣的故事。收录的人物有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柳传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搜狐公司创始人张朝阳等。这说明A.有创新意识就会有技术进步B.创新精神促进了中国科技的进步C.中关村引领了国人思想解放D.重要人物左右了中国科技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想集团、搜狐公司、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都是中国科技进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创新精神,故答案选B项。A项说法太过绝对,可排除;CD两项说法过于片面,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9.《十二铜表法》规定: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该受到惩罚;(借货)利息每月不得超过1%;还有30天的“恩惠期”…。这些法条A.体现了平民斗争的成果B.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权益C.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D.突显了法律平等的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中对立法者、贪官污吏的限制以及对借债人权利的维护,可以看出是平民斗争的结果,故答案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法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结合《十二铜表法》的背景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材料。10.1826年,伦教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学院、利物滑学院等纷纷成立。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这一运动A.得益于工人斗争的推动-6-B.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制度C.是启蒙运动发展的需要D.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1826年”“英国新大学运动”“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初期,英国教育行业出现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适应工业和科学发展的领域,并招收大量的学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在教育领域的扩张的表现,这也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故答案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11.1927年,美国飞行英雄林白独自驾机成功飞越大西洋,引发了人们对航空业的无限遐想。之后不久,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这家公司却是一家铁路公司,除了名称,没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关系。当时类似现象并非个案。这反映了A.个人英雄主义盛行B.人们的创业勇气C.国家存在经济风险D.社会的无序竞争【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在航空业根本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一家与航空没有任何关系的铁路公司仅仅利用人们对航空业的好奇心与前瞻心理,就能够成为股票市场的一匹黑马,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投机行为,结合1927年这一时间可知,此事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金融与证券领域的投机现象,最终引发了一场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故答案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均无法体现。12.《美国与苏联解体》是关于研讨美苏关系和苏联解体的学术著作,该著作引用了一些亲历者的文字撰述。见下表-7-从史料研究角度看,该若作A.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B.全面示世界新格局出现的原因C.史料选择较其他著作更加可靠D.还需补充其他史料以增强可信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与苏联解体》这本书引用了部分亲历者的撰述,这使这本书具有了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引用的材料过于单一,需要补充其他史料来增强著作的说服力,如美国方面的记录、苏联中下层民众的社会调查等等,故答案选D项。A项说法错误,该书引用的C材料多是回忆录,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可排除;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无从比较。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8-材料二据统计,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人口大约有54000多万,此后国家组织了多次科学的、全面的人口普查。第一次人ロ普查在1953年进行,1954年公布结果:全国人ロ总数为601938035人。1964年进行了第二次人ロ普查,结果为全国人ロ总数723070259人。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这是一次现代类型的人口普查,当年获得结果以公报形式公布,全国总人口为1031882511人。——摘编自《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前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并总结影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建国前、后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的不同。简析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口发展问题。【答案】(1)阶段性特点:明代(含明代)以前,人口增长比较缓慢;清代中叶,人口增长迅猛;晚清至民国,人口总数保持稳定,增长几乎陷于停滞。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思想观念;自然环境等。(2)趋势不同:建国前,人口增长总体缓慢,变化有起伏;建国后,人口持续猛增。影响:人口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口增长过快也增加了社会负担和就业压力,制约经济发展。(3)正确看待:不能放任,合理干预,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人口政策,使人口增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最大限度释放人口红利。【解析】-9-【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可以得出我国人口变动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再结合表格所体现的变化趋势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因素,结合第一小问中变化的特点,人口的阶段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如明清时期得益于新的高产作物的种植等原因,等等。将影响人口变化的社会因素等罗列出来即可。(2)第一小问比较变化特点,联系第(1)题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人口增长带来的机遇与问题回答即可。(3)要充分看到我国现在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凡是不爱自己国家
本文标题: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