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韩非子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孔子、孟子和韩非子,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由于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和“无为而治”是避世和消极的,所以有老子的组合即ABC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2.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讲到亚洲各国发展这一问题时,引用了汉代桓宽《盐铁论》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句话,这一言论体现了先秦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荀子B.韩非子C.墨子D.董仲舒【答案】B【解析】“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韩非子“事异则备变”的变革思想,故B项正确;-2-荀子是儒家代表主张“礼法并存”等思想,故A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D项错误。3.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实行察举制B.独尊儒术C.颁布推恩令D.兴办太学【答案】D【解析】根据“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可知,董仲舒认为,汉朝缺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培养人才,为此,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培养人才,D正确;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但无法体现“养士”,排除A;独尊儒术属于统一思想,和“养士”无关,排除B;推恩令是汉朝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养士”无关,排除C。4.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演化为士族集团,这体现了儒学对当时政治的强大影响力,故D正确;秦朝已经确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选官的经济基础问题,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儒-3-学对士族集团政治地位的影响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否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且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在此,朱熹A.“存天理,灭人欲”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由此可知,朱熹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存天理,灭人欲”,故A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心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有限时间内真正读懂材料不容易,这就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言欲致否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由此判定答案即可。6.对比佛教、道教,有史学家认为:“孔子儒教,不成为一项宗教……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只求入世,不求出世。”材料认为儒教不能成为一项宗教的理由是:A.无专门的宗教组织B.教徒超然于政治外C.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D.只求出世,不求入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只-4-求入世,不求出世”体现了儒家思想经世致用,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故A项正确。宗教组织是否存在不是不要原因,故A项错误。儒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而不是超然于政治外,故B项错误。儒家只求入世,不求出世,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7.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A.痛恨孔孟学说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从材料“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理解分析可知顾炎武主张关注社会现实,主张经世致用,故D正确;顾炎武批判的是宋明理学,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批判,故B错误;材料提倡的是治学风格,故C错误。8.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汉代儒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家针对明清时期空谈心性学说提出经世致用思想,D正确;汉代儒学是神话儒学特点,A错误;程朱理学是空谈学说,B错误;C属于从内心角度阐述理学思想。9.古代希腊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体形,穿戴和人相同,希腊人和诸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5-这体现古希腊A.否定宗教信仰B.忽视道德作用C.崇尚人文精神D.重视人民主权【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古希腊神和人是一样的,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否定宗教信仰的信息,故A项错误;忽视道德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10.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是错误的;这是文艺复兴的作用。C项是宗教改革的作用。D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所以选A。11.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答案】C【解析】-6-【详解】“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欲望的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文主义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故A项错误;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D项错误。12.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垄断和把持翻译《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但在宗教改革期间,威克里夫和其弟子打破了这一规定,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这有助于人们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使人们可以自由理解《圣经》的教义,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说法夸大了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的作用,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意识问题,故D项排除。13.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一一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一口号旨在说明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B.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C.“重商主义”不再适应经济发展D.研究经济理论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经济自由化,这和启蒙运动时期要求政治民主化是对应的,即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故B项正确;重商主义不等-7-于自由主义,故A项错误;此时重商主义正盛行,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错误。14.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B.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条件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启蒙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应为启蒙运动的主张,故排除;B项中“唯一条件”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科学……能点燃‘理性之光’”可知自然科学能推动理性发展。故选C。15.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A.京剧源于安徽的徽剧和湖北的汉剧B.“同光十三绝”体现京剧走出国门C.“八亿人口八个戏”反映了京剧艺术的再次全面繁荣D.中国第一部电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就表现了京剧唱腔魅力【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故A项正确;京剧走出国门是在民国初年,故B项错误;“八亿人口八个戏”指的是文革期间的八部“样板戏”,有京剧,也有芭蕾舞剧,故C项错误;《定军山》是一部无声电影,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依据材料信息确定错误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8-16.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A.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瓷器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D.苏轼《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商业的繁荣,故C正确。A具有史料价值。B重在对外贸易。D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17.元朝时城市里有了杂居及其他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城市里阅读小说和讲述、谈论小说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文化现象的出现A.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是人们逃避社会现实的反映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潮流D.是统治阶级压抑百姓的措施【答案】A【解析】元杂剧的出现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元杂剧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要,故A正确;逃避现实一般是文人心理需求,故B错误;元杂剧时期不是资产阶级文化意识,故C错误;文学不是统治阶级压迫的手段,故D错误。18.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下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9-【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卦”指的是用尺子测量竖在地上的杆子所产生的影子的长度,人们根据测量得出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体现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D项错在“唯一”,我国古代计算时间方法还有水漏、沙漏等,
本文标题: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