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三明市三明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
-1-福建省三明市三明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B.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答案】C【解析】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可知B说法错误,故排除B;依据材料“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结合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情况可知C正确;D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2.下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据图可知当时A.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汉代牛耕图的出现,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故B项正确。从春秋战国到西汉的耕作方式都是铁犁牛耕,并没有出现新的耕作模式,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而是强调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排除C项。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的西汉不符,排除D项。点睛: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牛耕图》”等信息,结合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得出结论。3.“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相对混乱时期;材料显示货币不一与政治混乱关系密切。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加强金银收藏,排除;C项,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在近代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而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代实现的,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4.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这些著作A.是中国古代科技集大成作品B.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C.引领后来中国科技发展方向-3-D.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农政全书》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出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故三大科技巨著是中国古代科技集大成作品,A项正确。只有《农政全书》涉及西方农业科技和思想,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三大科技巨著是中国古代科技集大成作品,没有引领后来中国科技发展方向,排除。D项说法错误,三大科技巨著没有起到推动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排除。点睛:本题以古代科技成就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明清时期出现了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运用明清科技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5.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A.外国资本插手民族工业颇深B.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D.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答案】B【解析】买办属于近代化产物,“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说明买办在近代经济发展中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和D说法不符合事实。6.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反映出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前后各种团体政党的纷纷建立,推动中国民主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与材料强调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而不是反映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政党斗争影响中国政治走向,不能说决定,排除。7.下表是大后方7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表,大后方7省工厂的发展年代193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工厂数量234419517130610611376549A.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B.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是近代民族工业大发展的有力表现【答案】B【解析】表格时间是抗战时期,表格显示出大后方7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体现出经济力量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B正确;A中改变不符合事实;C是一五计划影响;D中民族工业表格没有体现出。8.下图为现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一幅照片,其反映出当时中国-5-A.改革激发农民发展经济激情B.社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C.民众积极开展一五农业建设D.经济政策与当时国情脱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每人养猪三口”“全县养猪百万头”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现象深受大跃进等“左”倾错误的影响,说明经济政策与当时国情脱节,故D项正确。此现象出现在大跃进时期,而改革无关,排除A项。大跃进期间,经济发展方面出现“浮亏风”现象,排除B项。一五计划于1957年底提前超额完成,与大跃进时期不符,排除C项。点睛:历史图片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理解“每人养猪三口”“全县养猪百万头”等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结合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9.在古代雅典,主持审判的庭审官依据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向人民陪审团作解释,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A.注重对事实和法律的分析B.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C.形成严谨完备的司法程序D.法律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答案】B【解析】材料“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说明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故选B;由“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可见司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排除AC;D是古罗马的自然法的观点,排除。10.在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首当其冲被启蒙思想家推上理性的法庭而受到严厉批判的是宗教神学。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A.打破宗教神学精神枷锁是启迪人智慧的前提B.宗教神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敌人C.宗教神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6-D.教会与君主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打破宗教神学精神枷锁,启迪人的智慧,故A项正确。宗教神学控制民众的意识形态,但材料无法体现宗教神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敌人,排除B项。欧洲中世纪,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且材料没有涉及神学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教会与君主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强调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启迪人的智慧,排除D项。11.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此,苏联A.开展一五计划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成立经互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借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一五”计划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时期,与材料中“斯大林”不符,排除;D项,成立经互会是1949年苏联“冷战”时期的措施,排除。12.1956年初,美国黄金储备为219亿美元,国内法定储备基础为115亿美元黄金(不能动),可兑换的自由黄金为104亿美元,美国以外流动的美元为161亿美元;1956年底,美国自由黄金储备下降到100亿美元,国际流动美元为165亿。据此可预测A.美国经济迅速走向衰落B.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保C.美元难以充当国际货币D.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黄金储备减少,说明依靠美国黄金储备而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故D正确。材料反映美国黄金储备减少,不能推断美国经济迅速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霸主地位的信息,而是强调美国黄金储备减少,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持续,排除B项。美元依然是国际主要货币,排除C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们的核心观念是“通识学习”,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念开办学校。人文主义者相信,“通识学习”是实现真正自由,确使人类潜力能够得到完全发挥的关键。通识学习的内容包括历史、道德哲学、雄辩术、文法、诗歌、数学、天文以及音乐,其目的在于以此培养出具有美德和智慧,并拥有说服别人与自己同样行事的修辞技巧的人。按照希腊人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心灵的准则,人文主义教育家也强调身体教育,学生被授以标枪技巧、箭术、舞蹈,并被鼓励练习奔跑、摔跤、狩猎和游泳。人文主义教育被认为是为未来生活进行的实际准备,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出伟大的学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市民。它为欧洲统治阶级提供了基础教育的典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二:1912年,德国留学数年的蔡元培担任首任教育总长,他特别强调: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同时,他深感国人年长而失学者为之众,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2月,针对清朝学部1906年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大加修订,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为:军国民主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前两者旨在强兵富国,后三者均以培养共和公民的“完美人格”为目的,并用以节制前两者的副作用。——张晓唯《蔡元培评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通识教育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蔡元培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其对通识教育的新发展【答案】(1)特点:以人为本;通识学识、文理兼修(教育内容广泛),侧重人的素养提升-8-和潜能激发;重视德育、体育,强调人的身心健康;面向未来,注重全面发展;影响深远。影响:为欧洲统治阶级提供了基础教育的典范;有利于近代新型人
本文标题:福建省三明市三明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4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