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学科第一学段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即体现的是商周时期,CD两项的表述没有依据,排除CD两项;根据“诸侯战争、土地交换”,即体现分裂割据、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据此,排除A项。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状况;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确解答此类问题,即在于最大限度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平时在复习与备考的进程中,要注意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要善于把握历史的“时空性”“阶段性”特征。整合同类知识点,将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相关内容融合起来。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B.宋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在我国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C.明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中国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明朝中期后,古代中国私营手工业开始在我国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排除B;明朝以前官府消费的手工业品主要出自官营手工业,排除C。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故选D。3.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2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本题材料的理解关键抓住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史实的陈述即史料,第二个层面是对史料的解读,个别历史学者的误解与实际史论的差别,此差别源于对作者论史本意的无知,断章取义造成的,因此,本题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为C;A、B、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考点:历史研究的方法·史料史观史论·对史论的理解4.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北宋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这说明与过去相比,对市的管理有所放松,故③正确,①④表述错误,排除;从皇宫在都城的位置越来越居于城的中心,可以得出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故②正确;因此答案为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的发展演变5.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3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材料“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体现农业的发展,无法体现南北经济交往密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得出唐宋南方经济获得发展进而出现的饮食方面的变化,“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体现出江南经济的发展,故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正确;材料体现饮食数量的增多而非饮食文化日趋丰富,表现的是现象而非本质,故C项错误;“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6.明朝初年,在交易时,“百文以上用钞(纸币),百文以下用钱(铜钱),法之至善也”,但行之未久,“钞法日废”;宣德时,“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至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这表明()A.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B.出现更广泛流通的纸币C.宣德年间纸币已经消失D.铜钱逐渐取代纸币金银【答案】A【解析】【详解】从明朝初年到宣德年间,再至嘉靖年间,经济交易中,先是纸币逐渐不再盛行,而后铜钱的地位也开始下降;而交易中白银却越来越受欢迎,并逐渐成为市场中的主要货币,故A项正确。B与材料“钞法日废”、“钞滞不行”、“钞久不行”等语矛盾,排除。“钞滞不行”是说纸币在市场上流通性变差,但并未彻底消失,故C项错误。D与材料“钱亦大壅”矛盾,排除。7.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C.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4发现,唐代“草市”主要是指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但其商业活动是受政府监管的,也尚未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会馆”是明清时期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草市”8.宋代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以铜钱、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这表明宋代()A.中央集权体制的削弱B.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C.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D.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宋代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以铜钱、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宋代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故B项正确。宋代中央集权加强,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名师点睛】宋代商业繁荣。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与此同时,宋代还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商业的繁荣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市场网络体系,形成了三级市场网络体系。在货币领域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而且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最后,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9.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赀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材料反映他的意图是()A.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B.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C.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D.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工商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现象,但不能全面反映作者的意图,故A项错误;材料“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说明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但不是本质,故B项错误;材料批判了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但其目的不在于思想观念方面,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作者既肯定5了私利的合理性,又鼓励“人济其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早期维新思想10.下面的宣传画中,有“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等文字。读图判断,该宣传画可能创作于A.“一五”计划时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B【解析】宣传画中属于浮夸风的表现,属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B正确;A是1953-1957年;C是1966-1976年;D是1978年之后。11.以下为不同年代《人民日报》国庆头版上的部分标题。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形势一片大好②叶剑英委员长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③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④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①是1966--1976文革时期,②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③是1953—1956年的一五计划期间,④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故时序排列正确的是D.④③①②。12.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6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体现了中国人民真正地民族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从1979年至今,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人民生活富足,中华民族已经走上振兴之路。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国革命和建设13.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余兴》的内容及“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等信息可以看出以消遣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B项正确;材料中“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不能代表白话文运动开始,最先在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是胡适,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不能说明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也没有涉及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CD两项错误。14.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这反映出小农经济()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十分脆弱D.男耕女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小农经济是靠天吃饭,强调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自给自足,不符合7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精耕细作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但本题材料未涉及男耕女织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确虽然四个选项均属于小农经济的正确描述,但材料的主旨只是强调小农经济十分脆弱。15.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表现为“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A材料不能得出结论,排除;材料“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故B正确;谭嗣同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材料反映了公民的权利,与三权分立与制衡无关,排除D。16.《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
本文标题: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5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