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宣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宣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我国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工冶炼的铁器,但并不能说明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故A排除;材料反映了秦朝铁兵器很少,汉代冶铁官营,并且用煤作燃料,以水排鼓风冶铁,这些条件使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军事战争与冶金技术的关系,故C排除;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故D排除。2.有学者指出,“(大宗)百世不迁”与“(血缘)后属疏远”是不并存的。汉初分封与周初效果的不同,在于秦汉亲属伦理中只有“后属疏远”。材料说明汉初A.儒家伦理深刻影响百姓生活B.家天下局面受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已淡化D.官僚政治得以迅速的推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汉初分封与周初效果的不同,在于秦汉亲属伦理中只有‘后属疏远’”反映-2-了汉初宗法血缘关系日益疏远,说明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已淡化,王国问题显现,故C正确;儒家伦理强调血缘关系,故材料无法体现儒家伦理深刻影响百姓生活,故A排除;汉代仍然是家天下,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政治的信息,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秦汉亲属伦理中只有‘后属疏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初血缘关系疏远与王国问题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宋史》载权臣吕惠卿之弟温卿以不法闻,大理正张近受诏治理,哲宗皇帝谕之日:“此出朕命,卿无畏惠卿”。张近对日:“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材料体现了宋代A.司法实践中官员的法治意识B.司法事务独立于皇权之外C.理学坚定了司法官判案立场D.礼法合一的传统受到破坏【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反映了大理正张近不畏权贵的法治意识,故A正确;宋代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司法事务不可能独立于皇权之外,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理学对司法官判案的影响,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说明礼法合一的传统受到破坏,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不畏权贵的法治意识入手,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4.李贽在著作中把一向被斥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在叙述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之后,对昔日史家作出的“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李贽一再赞叹道:“真,真!”材料反映了A.桑氏理财措施促进市场竞争B.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D.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3-【详解】材料“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反映了汉朝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这并不能促进市场的自由竞争,故A排除;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也不能说明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故B排除;李贽对桑弘羊的肯定评价也不能说明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故C排除;材料“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真,真”反映了李贽对百姓利益的关注,体现了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故D正确。5.下表为1870-1889年中国进口洋货的价格指数(1870-1874年的指数为100)(注:16种商品为本色市布、漂白市布、洋标布、粗细斜纹布、粗布、羽纱、英国羽绫、棉纱线、棉花、米、铅块、锡块、钉条铁、煤、火柴、鸦片。)中国进口洋货价格指数的变化反映了A.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额日趋扩大B.西方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C.中国自然经济抵制能力依然强大D.西方实现了对华商品倾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1870-1889年中国进口洋货的价格指数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1889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工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加之关税降低,导致进口洋货的价格逐渐降低,故B正确;材料数据没有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额,故A排除;进口洋货的价格指数逐渐下降并不能说明中国自然经济抵制能力依然强大,故C排除;仅凭材料数据无法说明西方实现了对华商品倾销,故D排除。6.老舍《茶馆》第一幕中有一段王利发与崔久峰的对话。(时间:1898年初秋。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王利发:你看秦二爷,他又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崔久峰: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材料中的对话,揭示了-4-A.北京人不论国事的恬淡生活B.实业救国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C.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发展的势头难以持久【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势头难以持久,故D正确;材料反映了北京人谈论国事,故A排除;材料并不能说明实业救国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故B排除;1898年帝国主义并未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国资本主义压制民族工业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7.斯大林指出,中国革命并非“武装斗争”,只是“游击战争”,而武装斗争“意味着要把农民的游击战争同工人总罢工和起义结合起来”。斯大林的观点A.推动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形成B.认为“游击战争”不适合中国C.强调十月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D.加速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意味着要把农民的游击战争同工人总罢工和起义结合起来”反映了斯大林主张中国的民主革命应该以工人总罢工和起义为主要形式,农民的游击战争应该与其相结合,这强调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指导意义,故C正确;井冈山革命道路并不是以工人总罢工和起义为主要形式,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游击战争”是否适合中国,而是说明农民游击战争同工人总罢工和起义相结合,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的信息,故D排除。8.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下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5-A.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B.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1954年日内瓦会议……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反映了日内瓦会议时期美国仍然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拒绝与中国代表接触,故D正确;日内瓦会议的成果并不能说明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而是说明美国敌视中国,故B排除;新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表明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故C排除。9.亚里士多德指出,共和政体是以人民为统治者,而且能照顾到城邦全体人民利益的正宗政体,而雅典只是一种平民政体,是共和政体的变态。据此,亚里士多德意在批评雅典A.政体存在多数人暴政的缺陷B.民主政治忽视公民德行C.平民个体自由没有受到限制D.城邦缺乏社会公益事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共和政体……能照顾到城邦全体人民利益的正宗政体,而雅典只是一种平民政体”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体现雅典政体存在多数人暴政的缺陷,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公民德行的问题,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平民个体自由是否受到限制,故C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雅典城邦缺乏社会公益事业,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共和政体……能照顾到城邦全体人民利益的正宗政体,而雅典只是一种平民政体”,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入-6-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对天主教腐败与黑暗及其经院哲学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这反映出A.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B.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同一性C.宗教改革运动的必然性D.人文主义者摆脱了封建神学思想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基本教义具有一致性,故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联系,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人文主义者摆脱封建神学思想束缚,而是说明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一致性,故D排除。1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B.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C.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反映了在巴黎公社的影响下,法国确立了新的共和政体,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而是强调公社革命推动共和制进程,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巴黎公社与新的共和政-7-体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2.读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表(下表)。据此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A.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B.工人阶级家庭收入偏低C.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D.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高收入家庭纳税和国民保险较高,中低收入家庭纳税和国民保险较少,这有利于治理贫富差距问题,从不同家庭的实际收入数据观察,可知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故A正确;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工人阶级家庭的收入,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故C排除;材料数据并不能体现英国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数据,注意不同家庭的纳税、国民保险、实际收入,据此结合所学知识从贫富差距问题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视野变了,真正的地球的形状首次被绘制,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不过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美洲,一方面是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8-各国进口棉织品,另一方面欧洲仍然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材料二迄今为止,我们可以观察到两轮大的全球化浪潮,一轮是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另一轮自冷战结束延续至今。第二轮全球化是在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发生的。随着冷战的结束,发展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经济正在从以国家为主导转向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中心的和平竞争、企业竞争取代了武力冲突、国家对抗,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更多地采取谈判、磋商和协调的解决方式。这使得世界经济形成了一种开放的体系,各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利益
本文标题:安徽省宣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5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