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西周的第二次封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这一分封布局A.促进西周政治中心的东移B.有利于经济中心的东移C.加强周王室对东方的控制D.有效防止殷商遗民叛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可得出周王室加强了对东部的控制与管控,C项正确;西周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并没有东移,排除A。“有效防止”表述有误,排除D。2.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U”,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反映了汉字的演变A.体现了审美和实用双重取向B.取决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C.根源于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D.跟随于官方文书的使用率【答案】A-2-【解析】【详解】材料“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体现的是实用,“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体现的是审美,故A项正确;B项“取决于”表述有误,排除;C项与材料的信息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3.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可以从下图得出的信息是A.江浙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B.工商业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C.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D.国家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及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东部沿海一区,以及一些水运发达的地区,工商业较发达,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中心是哪里,排除A。C项无法得出结论,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经济发展的根源是什么,排除D项。-3-4.黄仁字在谈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道:“宁可在实质上打折扣,而不放弃其形式。甚至以仪礼代替行政,以表面文章代替实质。这制度总以上级的理想为准则,不以下级实际情形为准则。如实施困难,则上级向下级施加压力。因之……其最需要发生作用的地方,反成为顶不实际的地方。”据此可推知该制度的主要问题是A.形式主义B.官僚主义C.主观主义D.唯上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宁可在实质上打折扣,而不放弃其形式。甚至以仪礼代替行政,以表面文章代替实质。”可见,其主旨强调的是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目中强调的“主要问题”,排除。5.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A.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B.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C.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D.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可以看出,此时的清政府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外部世界,故这属于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D正确;材料无法推断出外交的主要承担者是谁,且承担者是地方政府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B项中“崇高地位”表述有误,排除;清政府并没有融入国际社会,排除D。6.“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台!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段选自民国某时期的军歌歌词,反映了-4-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新民主主义成为革命旗帜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受到重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台!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开始是1919年,排除A;B项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排除;材料无法反映出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受到重创,排除D项。7.1938年2月10日,晋察冀边区颁布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规定:严禁庄头剥削,大粮、小粮、小租、送工等额外附加,一律禁止。高利贷一律禁止。租斗以通用公斗为准。该条例表明A.中日民族矛盾尖锐B.土地革命持续推进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封建剥削遭到禁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38年的时间,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减租政策,可以看出中日民族矛盾十分尖锐,A正确;材料中已经不是土地革命了,排除B;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排除C;“禁止”一词有误,排除D;8.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的GDP增长率,对此分析合理的是-5-——据中国经济网汇集整理A.GDP增长率下降是因为国家政策失误B.经济体制改革亟待进行新突破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经济发展D.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际环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是我国的经济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进行的改革,所以增速放慢,故B项符合;此时国家政策并没有失误;此时已经进行改革开放,不再是高度集中的体制了;国际环境只是部分因素,而不是决定性的。故排除ACD。9.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从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此话意为A.自己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是万物的本原C.行动必须遵循真理D.一切德行都是智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可知材料主旨强调德与知识的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万物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排除A;材料主旨与理念无关,排除B;材料强美德,而不是行为与真理的关系,排除C;10.1789年8月26日,法国通过《人权宣言》。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该宣言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B.直接导致法国大革命走向高潮C.确立了君主立宪的体制D.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相关的法律及制度方面才会出现保护私有经济、保护资产阶级利益方面的变化,故D项正确;此时启蒙运动已经发展;“直接”一词有误;法国建立的是民主共和。故排除ABC项;11.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条约的签订表明A.工业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B.平等协商消除贸易摩擦C.大不列颠成为“世界工厂”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法国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可得知,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盛行,要求自由竞争,实行贸易自由化,故A项正确;贸易摩擦不可能消除,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12.夏尔洛是卓别林系列作品的主角。无论是《寻子遇仙记》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尔洛,还是《摩登时代》中作为机器的奴隶精神失常的夏尔洛,人物都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郁、-7-快慰。这一经典形象是A.浪漫主义的光辉典范B.电视艺术的登峰造极C.西方社会的现实写照D.悲剧作品的永恒经典【答案】C【解析】【详解】卓别林系列作品的主角所反映的都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及对工业革命的反思,故C项正确;卓别林系列作品并不是浪漫主义的光辉典范,排除A;此时还没有电视,排除B。其作品不是悲剧,排除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16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韫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1.合法的土地交易;2.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3.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陡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走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摘编自尹虹梅《英国圈地运动时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8-【答案】(1)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2)不同影响:宋代受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只能终身被束缚在土地上,极难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和转型。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3)看法:一定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紧密相关;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兼顾农民的权益;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可概括为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可概括为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时维护中央集权制度,时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不会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关于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等方面进行考虑因果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关于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发展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思考作答。(3)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关于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从吸收借鉴方面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土地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兼顾农民的权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整体分析:本题以中英的土地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9-因、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土地政策的调整一定要符合国情,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5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