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习检测试题
-1-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选择题及主观题的答案转移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第I卷(共50分)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2.图1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图1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3.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出身前期中期后期功臣1030功臣子350外戚宗室031掾史文吏082经学之士0110-2-这反映出西汉时期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4.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5.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图中大运河河道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商品经济持续发展C.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D.中原地区生态破坏严重6.从北宋起,人们谈起曹操就非常痛恨。后来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更是被看作奸臣,而刘备一直以正面人物为人们所认可。这说明()A.历史上曹操确实奸诈而又狡猾B.正统观念的影响深远C.《三国演义》的宣传深入人心D.刘备的才能胜过曹操7.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8.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3-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重视科学研究B.人地矛盾突出C.经世致用思潮盛行D.运税制度改革9.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10.下表反映了国别代表主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古罗马盖尤斯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荷兰格劳秀斯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英国霍布斯国家起源于契约。德国康德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A.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B.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D.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11.在古希腊,斯巴达所有六十岁以下公民都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这些措施A.保障了城邦公民自由权利B.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C.体现了城邦内部普遍平等D.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12.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这一名言A.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B.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C.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D.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4-13.论及卢梭的思想,学者贝克指出:“无论你是属于左派(哪怕是左翼中的左翼),还是属于右派(哪怕是右翼中的右翼),你都能在卢梭这里找到你的信条。”贝克认为卢梭的思想A.可以为民主政治服务B.导致了思想界的混乱C.违背了理性主义原则D.引发了欧洲政治革命14.有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到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A.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B.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D.西欧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15.180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的儿童须接受义务教育。影响英国这些立法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C.启蒙运动的人文关怀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16.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下图所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D.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了封建神学的禁锢17.1701年生效的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丧失继承的资格。”“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权利法案》的成果B.摆脱教廷对英国的控制C.推动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D.约束官吏和大臣的权力18.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后取消了常备军和国家官吏。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社会公仆和勤务员,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这体现了A.廉价政府的政治理念B.一切为工人服务的宗旨C.公社的社会主义性质D.民主原则在公社的践行-5-19.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渝》:“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清廷)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C.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D.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20.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21.1895年,清政府公开表态:“宜破除成见,使官商不分畛域。”;1898年又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3—1907年间多次颁布对办厂经商者的具体奖励方法。这反映了A.中体西用思想仍占主流B.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C.传统四民秩序基本解体D.清朝统治者近代意识增强22.下表是不同学者对康有为的认识观点出处“(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测览两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冯自由:《革命逸史》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茅海建:《茂成变法研究》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6-C.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D.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上的熏陶23.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反映了A.女子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24.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25.抗战时期,佃权是减租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两种方式对农民的佃权进行保护,一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地主不能因减租而撤租;二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支持下的各种民间减租组织强制地主不得撤租。上述史实表明,抗日根据地A.对大地主实行控制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抗日热情得到激发D.联合抗日任重道远第II卷(共50分)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9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中华民族”一词当今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芮逸夫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构成,体质的、语言的及文化的吸引混合,虽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愿意合在一起”。费孝通先生认为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主要是处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如果要找一个凝聚力的来源,我认为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二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7-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材料一中关于促进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因素加以阐释。(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原因。(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对官员进行德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反腐败的立法工作,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官员行为。《唐律疏议》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有关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对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等进行界定……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组织和监察制度的确设计得十分精细严密,监察机构在纠举不洁、惩恶扬善、澄清吏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确实查处了不少贪污受贿案件。——摘编自张乐贤《浅析中国古代治理官吏腐败的对策》材料二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制度……“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公职人员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审查。——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范官员腐败的对策并对其进行评价。(10分)(2)根据材料二,说出古代雅典为防范公职人员腐败所采取的措施。(3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本文标题: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习检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