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学思结合D.兼爱非攻2.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子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3.孔子在向老子问礼后对其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今见老子,其犹龙也!”材料反映出()A.道家精髓高深莫测B.儒道思想渊源甚深C.道家文化植根传统D.儒道文化相得益彰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人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7.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局面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产生有关的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A.abcdB.adcC.acdD.abd1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同寡妇再嫁,公然声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材料表明李贽()A.主张求天理于人欲之中B.跳出了传统儒学的窠臼C.追求人性的自由和平等D.否定了宋明理学的天理12.明代儒学家王畿曾说,天地万物,一体相通,生生不息,儒者应该随其力之所及,在家仁家在国仁国,在天下仁天下。材料可用来说明明清进步思想家()A.认为儒学需要与时俱进B.主张治国应该兼采众长C.认为理论应为实践服务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3.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的幽灵消逝了”。这场革命指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14.下图中为近代某时期的著作,曾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该著作()A.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对中国思想界有振聋发聩的作用C.阐释的理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武器D.应为近代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15.《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此书未能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是()A.士大夫们不重视B.相同的著作很多C.缺乏社会环境D.缺乏物质基础16.“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为实现此梦想,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D.民主与科学17.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3000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①古代帝王所创造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便于交流传播④摒弃文化传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19.《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A.“风”是周朝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20.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特别发行“中国京剧脸谱”系列金质纪念币之“包拯”。金币在手,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更显京剧作为中国国粹的精髓所在。京剧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21.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波义耳C.拉瓦锡D.牛顿22.1931年10月18日,美国的一位发明家去世,在他葬礼那天,为纪念他的那些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成果,全美国停电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A.史蒂芬孙B.富尔顿C.爱迪生D.西门子23.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B.科技是走向理性的唯一条件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科技进步24.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这里,伏尔泰宣扬的思想是()A.人民主权B.分权制衡C.社会契约D.天赋人权25.今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可以追溯到冷战处于胶着时期的1958年。出于对核战爆发、所有通迅系统瘫痪、所有无法替代的信息也会被摧毁的恐惧,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前沿技项目署,随后该署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互联网。这—史实最能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B.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C.国家对经济有力干预D.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26.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阻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27.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912亿元,在庆祝会上,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D.一定程度改变人们生活观念28.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捍卫人道精神B.倡导人性解放C.批判专制统治D.呼吁宗教宽容29.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路过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30.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发明成就有()①钨丝电灯泡②电话机③留声机④电影放映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第II卷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分)(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4分)(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材料二: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性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和感性欲求的排斥、贬低和压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坚持灵肉一致。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材料三:“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恩格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6分)33.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以济疾苦。”——洪仁玕《资政新篇》材料二: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洪仁玕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3分)(2)据材料二指出“物质改革”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
本文标题: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