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1-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A.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B.周公取代周天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C.西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集体统治到个体统治的转变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5.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较为合理的判断是()A.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C.《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2-6.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由此可见,在当时()A.先秦儒学的教化作用备受质疑B.法家治国学说被统治者所摒弃C.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D.儒家学说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7.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A.中国北方常受饥馑的威胁B.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C.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8.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变化反映出()A.分封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不复存在C.从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D.家国一体的观念开始出现10.中国古代,女性往往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宗法制影响B.小农经济盛行C.儒家思想宣传D.社会分工存在11.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由于鸦片的输入导致白银很快又外流C.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和封建制度的强化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3-A.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B.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3.《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A.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D.严格限制人身自由1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观念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C.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力强D.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1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A.建设的延续性B.存在的合理性C.创新的曲折性D.产生的必要性16.18世纪欧洲通过传教士、外交使节、贸易往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但中欧之间的交流并不对称。欧洲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军事实力都进行了评估。这一现象表明()A.中欧之间的实力差距扩大B.中欧之间交流不对称C.西方为向中国扩张作准备D.中国“天朝上国”观念严重17.《资政新篇》中说:“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A.太平天国取得了与西方列强平等的地位B.《资政新篇》解决了外交问题C.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列强支持D.洪仁玕具备了初步的近代外交理念18.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A.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对下面的历史漫画表达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4-注:图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A.西方科学技术能彻底治愈画中人的病症B.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C.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D.清政府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20.一部小说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敌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受之后,我们的铁轨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哪个事件作为历史背景()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之后B.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后D.日俄战争结束的几年之后21.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先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还为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说了一些肯定的话。其主要目的是()A.维护中央政治路线的严肃性B.最大限度地避免党内的分裂C.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分歧D.彻底粉碎“左”倾机会主义22.1941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8月,美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租借物资事宜,并承担沟通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B.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了美国对华的援助C.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D.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23.据统计,1933年在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才溪镇,上才溪男青年共544名,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485人,下才溪男青年共756名,参加红军的有526人。材料反映了()A.下才溪青年的人数要多于上才溪B.闽西民众革命热情比其他地区高C.才溪地区青年的革命积极性高涨D.共产党主要招收男青年加入红军24.1918年8月,陈独秀指出:“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于: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A.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B.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C.标志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D.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25.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5-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26.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27.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参政议政十分活跃B.公民必须能言善辩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28.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29.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3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期,以五霸为首的“尊王攘夷”不断促成周边蛮夷戎狄的同化,西周时期楚国自称蛮夷,至春秋后期则以华夏自居。至战国末年诸雄已经将领土东北拓展至朝鲜半岛北部,北面抵达阴山一带,西面至甘肃境内,南至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目睹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的诸侯国君,深切地意识到战争中新增长的土地继续授予卿大夫的后果,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在此时逐渐萌生。——摘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6-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三清朝皇帝十分注重《大清一统志》的编撰,康熙帝对编撰总裁官说:“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其间风气群分,民
本文标题:福建省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