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1-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2.“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A.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3.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种变化说明()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儒学思想产生影响D.官僚政治已经确立4.据鲁《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礼乐制度的破坏B.井田制度的瓦解C.分封制度的崩溃D.诸侯势力的崛起5.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6.《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侯之叔)于曲沃。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2-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师服意在()A.离间宗亲关系B.取消分封制度C.维系统治秩序D.建立中央集权7.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8.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9.请根据上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C.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10.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A.秦汉丞相位高权重B.秦汉相权无足轻重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11.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3-12.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封邦建国到郡国并存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13.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1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保密制度B.震慑谋反之徒C.维护皇帝权威D.削弱丞相权力15.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16.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17.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4-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1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9.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20.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B.中央集权的加强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D.宗法制得到完善2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A.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2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23.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5-2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5.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君主专制顶峰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A.1位B.2位C.3位D.4位26.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A.已成法定机构B.开始统领六部C.握有军政大权D.严重威胁皇权27.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共同点是()A.独立处理政务B.直接管理地方政务C.拥有官吏任免权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28.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29.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30.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这是因为-6-A.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政治权力B.下层平民获得部分政治权力C.以财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D.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3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32.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官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A.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B.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C.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D.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33.“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制定都产生深远影响34.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35.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A.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B.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36.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7-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一-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材料二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材料三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材料四明大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5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5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