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1-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中所示器物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胎壁薄如鸡蛋壳的黑陶。此类器物是下列哪一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仰韶文化2.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3.夏朝与尧舜禹时期比较,本质的不同点是()A.使用奴隶B.财产私有C.王位世袭D.贫富分化4.-2-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5.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A.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需要B.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的需要C.由于宗法观念深入人心D.由于井田制的实行6.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7.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社会等级森严D.音乐发展迅速8.《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分封制崩溃C.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主地位互相残杀D.诸侯弃国出逃,社会生产遭到破坏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开垦荒地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大量荒地的存在B.新的剥削方式的实行C.政府的奖励垦荒政策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10.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3-A.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11.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该思想家属于哪个流派()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12.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13.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交融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A.兼并战争B.铁器使用C.各国变法D.商业兴盛14.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15.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16.李白在《古风·其三》中赞叹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国家统一C.实行了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长城17.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制1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4-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19.下列对秦王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代)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20.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时有甲、乙两人到官府告发丙、丁二人私铸钱币,并呈上新钱一百一十个和铸钱所用的模具两套。这一案件说明当时()A.民间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混乱B.秦已统一并建立了法定货币制度C.秦已建立整套地方官僚体系D.普通民众的守法意识逐渐增强21.秦朝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2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割除分封制弊端B.削弱王国势力C.清除宦官专权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23.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A.刺史制度B.郡国并行制C.察举制D.三公九卿制24.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25.《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26.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5-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27.两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乱政的根源在于()A.皇帝年幼无知无能B.外戚宦官内心昏暗贪恋权势C.封建专制主义制度D.外戚宦官接近皇帝便于夺权28.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29.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发明地动仪C.华佗发明麻沸散D.关于日食的记录30.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以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赋是时代的官方文学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25分)31.(17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材料二汉武帝大事记公元前153年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次年改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16岁即皇位-6-公元前138年派使臣出使西城公元前134年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公元前119年打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派一名刺史材料三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领域做了哪些努力(6分)。经过其经营,汉朝国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3分)32.史料实证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材料二已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7-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甲骨卜辞《粹》材料三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1)根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1分)(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一则历史价值更高,为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5分)-8-高一历史月考答案31.(1)贡献:设计了汉代察举制,将人才选拔方式制度化。(2分)影响:选拔、培养了治理地方的人才;为中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4分)(2)政治:中朝、设刺史、实行察举制、推恩令、任用酷吏(3分)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收财产税(算缗告缗)(3分)思想:尊崇儒术(1分)军事:北击匈奴(1分)变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大一统局面得以巩固加强。(2分)(3)扩大了汉朝的影响,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3分)32.(1)崇尚神灵和祖先,实行礼治。(1分)(2)材料二,因为材料二是一手史料;材料一是二手史料(后世文献)。(3)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用途广;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保留一些原始部落色彩;军事生活和娱乐生活
本文标题: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