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1-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2.“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4.“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5.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C.刚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6.《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治之经,礼与刑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8.据统计,北宋和南宋共有书院203所,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共有127所,分别占74%和21%,-2-其中,江西有80所、浙江有34所、江苏有27所、湖南有24所。导致两宋书院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B.理学家将书院教育与理学推广相结合C.科举取士的扩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D.经济的富庶为书院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9.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经使用火器10.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发展,决定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快速多变。下列属于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是A.“事事师法西人,以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而失我尊君亲上之民心也。”B.“变其甲不变其乙,举其一而遗其二,枝枝节节而为之……必至无功。”C.“昨天犹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D.“然则今日昌言起革命军者,其结果,小之则自取灭亡,大之则灭亡中国。”11.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1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3.下面关于洋务派的评价,其中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14.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A.呼吁社会改革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C.组建工人政党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3-15.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16.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共产党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17.《中国太空人》一书的作者菲利普.古尔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他说的“标志性的事件”是指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D.“银河—Ⅱ号”计算机成功研制18.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民贵君轻”等儒家伦理赞不绝口。由此可推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中西文化交流B.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C.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D.批判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历史学家西斯.马丁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中“超越”主要表现在A.摧毁蒙昧和宗教势力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C.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提出设想D.追求现世的成功20.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21.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说自己喝的美酒连耶稣也喝得,神父知此人有钱便说要将其烧死。那人连忙通关节,献上一大块黄澄澄的‘脂膏’,让神父搽在眼上,以医治他见钱眼红的病。”薄伽丘通过这则故事A.宣传了人类平等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抨击教会的腐败D.抨击了教会的禁欲思想22.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23.下列关于近代科技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A.哥白尼的学说从根本上动摇了上帝创造万事万物的理论-4-B.牛顿经典力学为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C.瓦特改良蒸汽机吹响了第一次能源革命的号角,唱“主角”的能源是煤炭D.19世纪后期人类开始从蒸汽时代进入机器时代2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25.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13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3分)(2)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3分)。(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3分)。(4)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4分)-5-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材料2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材料3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材料4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据保罗•富尔《文艺复兴》请回答:(1)结合材料1、2,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4分)(2)就材料3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他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5分)(3)材料4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3分)-6-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9.(13分)材料一: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被打倒了,-7-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材料二:中国今天的民族革命任务,主要的
本文标题: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6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