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A.原始社会末期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D.明朝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在西周时期“六谷”和“六畜”都已经出现了。A不符合历史史实;CD晚于西周。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六谷”、“六畜”【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①地域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②农业结构角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完善。④经营方式角度: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⑤经济重心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到补性。⑥生产力角度: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设施不断进步。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2-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筒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可知,说明它是一种犁地的工具,而且该工具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入土”的深浅,还出现在“江东”。综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犁地工具是曲辕犁。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耧车是开沟、播种工具,排除;BD项,根据所学可知,翻车、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A.西周时期-3-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代田法,一种分田方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於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在春季实行低作,有利于防风抗旱,在夏季实行高作,有利于排水防涝,特别是它具有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的优点,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汉代代田法5.《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产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故其他三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6.《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4-D.工场手工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依据材料“织室,在未央宫”、“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结合所学可知,东、西织室是西汉时期在都城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官营手工业,因此A、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的进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出现——手工业——炼钢和淬火柔化技术——锯子等,因此选C.考点: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8.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A.铁制农具的出现B.水利工程的兴修C.灌溉工具的改进D.冶炼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冶铁水力鼓风工具水排。依据材料“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它的作用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因此D选项-5-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铁制农具的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水利工程的兴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灌溉工具的改进。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北方之货日夜运往南方,南方之货日夜运往北方,所以反应的是商品的长途贩运,物资交流频繁,正确的是D项,材料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排除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排除。10.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唐朝时期,在城市中特定位置设立市(商业区),对城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管理和限制,而到了北宋时期,出现晓市、夜市等,城市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等限制。题干所示现象实际上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都城建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属于无关项,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农业”,排除D。故选A。-6-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相关概况11.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材料大意是:金银财宝、富丽堂皇的房屋,遇到各种灾害瞬间就消失了,只有田地不会有什么损耗。所以上至官员、绅士,下至普通手工业者、商人等,有了一些财富后都用来置办田地,而非投身于工商业活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只是假设的情况,不是当时社会真的混乱不堪;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清文献通考》卷三十三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可以充分说明A.明末的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朝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材料“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7-固,故沿袭明末的对外封闭政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对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的认识;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继续实行对外封闭政策,并未推行开放派的主张;D选项并未完整的反映材料内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阻挠,故B项正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只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形式,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是外部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14.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A.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C.商人地位显著提高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答案】B【解析】题干主要是对“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而并未涉及政府的抑商政策,故A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初在生活器皿方面有严格规定,不同级别用具不同,这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而在晚明时期,生活器皿的规定被破坏,恰恰折射出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故B项正确;题干中“商人地位显著提高”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经济重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8-排除。点晴:题干中以明朝生活器皿的规定为切入点,再紧扣“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等信息便可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1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坊市制度崩溃C.土地政策调整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宋代的经济是高度发展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坊市制度的信息,故B项错误。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土地兼并作为毒瘤一直都存在,而宋代却不抑制兼并,放任不管。这样的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阐释的现象,故C项正确。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政府管理失控,故D项错误。16.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如蜀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草麻子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A.
本文标题: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