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吉安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1-江西省吉安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就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2、下表是两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家(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这反映了两汉时期()时期类别西汉初年(高帝—景帝)西汉中期(武帝—宣帝)西汉后期(元帝—平旁)东汉(光武帝—献帝)合计博士1481225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381829未任博士的名儒—153743合计18216797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2.715.732.330.325.9A、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B、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有所提高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3、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4、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5、苏格拉底严重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们的政治能力,他说公民们既没有做好事的能力,图一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二黄宗羲的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2-也没有做坏事的能力,“他们只是随便行动”。为此,苏格拉底()A、强烈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B、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C、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D、反对古希腊个人意识的觉醒6、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马尔西略(约1275—1342)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世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7、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已深入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8、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据此可知,阿伦·布洛克()A、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B、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所有领域C、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D、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10、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番爵。这说明()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了唐诗的繁荣11、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做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得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的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反映出()A、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根源B、19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发生转移C、工业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深入发展D、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13、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式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14、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3-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15、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称赞美国“每年物产及制造货件,共银一万五千万圆(元),可观其国丰盛矣。……其水师武备甚善,屡与英国交锋获胜……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总无世袭终身之事”。魏源旨在()A、宣传美国民主制度B、分析战争失败原因C、探求强国御侮之策D、反思中国社会问题16、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A、崇洋媚外思想盛行B、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C、大力赞扬西方体制D、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17、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这表明康有为意在()A、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B、复兴传统文化C、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D、推动社会变革18、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翼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据此,陈独秀认为真正实现立宪的关键在于()A、民众想想得到解放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D、传播西方民主思想19、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一文中指出,要做一件事,“没有眼晴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据此可知,毛泽东强调()A、动员农民群众B、提高理论素养C、密切联系群众D、实事求是精神20、“一个退役的老船长,看到这个船的方向有问题,他再一次跳上船头,把橹摆正,把中国改革开放这条航船摆正。”“老船长”的这次努力是指()A、1977年,恢复高考B、1980年,提出“二为”方向C、1992年,南方谈话D、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21、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年份(年)19931994199519961997GDP增长率14.013.110.910.19.3资本增长率24.617.318.18.72.4劳动力贡献率4.44.14.87.58.1科技进步贡献率29.637.125.255.881.5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A、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B、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C、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D、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22、“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4-地主下跪哀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映了()A、“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B、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C、“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D、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23、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24、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最早塑造出文学中的“世纪病”形象,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评论称“这是所有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共同感觉”。材料表明“世纪病”()A、根植于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B、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C、其有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特点D.、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25、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A、.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B、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C、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D、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非选择题(50分)26.(15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2分)-5-(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1分)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3分)27、(12分)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材料二: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又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冯梦龙《黄山迷》材料三: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
本文标题:江西省吉安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