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炳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1-安徽省炳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韩非子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由此可见,韩非子A.认为儒墨之学是不可信的B.反对法古,主张顺势而为C.强调法治的不容置疑性D.极为排斥“尧舜之道”2.战国时的墨子提出了“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主张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这说明A.要求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B.洞悉了宗法文明的局限性C.揭露当权者为己谋取私利D.顺应了当时政治发展趋势3.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4.“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A奖励耕战与民休息B.厉行赏罚崇尚法治C.仁者爱人尊君爱民D.崇尚贤能厉行节俭5.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A.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B.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C.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D.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6.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C.认同各不相同的修养方式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7.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2-们共同强调的是A.知行合一的认识论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C.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8.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B.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C.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9.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10.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A.理念是万物的本原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人是万物的尺度11.《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12.汉画题材重经史故事和人物,至汉武帝,更反对艺术,而独对绘画予以重视,搜罗天下法书名画,设黄门之署,置尚方画工,从事绘图,以备应诏。可见汉画A.为政治教化服务B.其理论已经成熟C.深受汉武帝推崇D.艺术感染力极强13.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A.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D.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14.19世纪40年代,魏源、徐继畬相继在其著述中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3-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这表明他们A.最早提出效仿美国政治体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D.对西方强盛原因有全面的认识15.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写道:“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的这一观点旨在A.批判严复“中体西用”观点B.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16.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17.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B.“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18.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伽利略、牛顿、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是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下列关于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奠定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C.普朗克创立量子论,解决了宏观世界的物体运动问题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19.“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A.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B.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4-C.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D.“理性王国”成为共识20.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实行宽容政策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失去原有权威21.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C.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22.“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缩小贫富差距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23.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C.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D.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24.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①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②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③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④有利于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5-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5.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4分)(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6分)-6-27.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材料三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五四:未完成的启蒙》(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7分)28.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
本文标题:安徽省炳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