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强化的产物2.春秋末年曾子著《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后人所谓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子的学说()A.强调了个人修养的社会价值B.成为后来纲常名教的理论渊源C.因实用性而受诸侯国君推崇D.重在构建君主专制的教化体系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盛行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5.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6.朱熹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表明()A.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7.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8.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经世致用”D.提出“工商皆本”9.“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D.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10.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D.倡导美德11.“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12.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A.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13.《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14.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伏尔泰、罗伯斯庇尔这样做的意图是()A.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B.加大东西方文化交流C.反对特权,维护人权D.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15.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16.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17.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变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专制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1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主要原因是()A.文学艺术逐渐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C.专制主义不断加强D.程朱理学的影响19.两宋时期,山水画家讲究“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以主次、远近、大小等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山水画逐步取得画坛主流地位。据此可知,山水画的创作()A.反映出士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B.受到了程朱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C.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D.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20.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21.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22.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你认为这一理论应该是()A.进化论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23.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24.台湾学者张玉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25.晚清时期,有人说:“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一观点属于()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26.昌切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中说:“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他评论的是()A.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B.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C.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D.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27.民国初年,有学者认为,中国革命是以种族思想争来的,不是以共和思想争来的;所以皇帝虽然退位,而人人脑中的皇帝未退位。这一认识()A.肯定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B.革命做了充分思想准备C.是对革命失败的反思D.对思想启蒙的必要性认识不足28.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B.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C.强调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D.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29.在新文化运动诸健将攻击旧传统的激烈文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沉痛也是最深刻的。它以文学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影响至深至远。自此以后,“吃人的礼教”一语传遍海内外。鲁迅的做法()A.揭示了儒家学说的本质B.扫荡了儒教的统治地位C.是特定条件下的必要选择D.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思”“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二、材料分析题(3大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孔子回答哀公问政:“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治法明,则官无邪。——《商君书·壹言第八》材料二: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这样,及时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恩格斯1891年《法兰西内战导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思想家关于约束权力的主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是如何防止滥用权力的。其主张有何重大意义?(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恩格斯约束权利的主张。(3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
本文标题: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7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