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
-1-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一、单选题1.孔子经常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款待,但他没有在政治实践上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A.春秋时期的政治处于分裂状态B.各诸侯国当权人物思想的保守与落后C.孔子思想不符合各诸侯国的政治需要D.孔子没有对其思想进行广泛宣传2..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3.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皇帝举措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4..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5.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6.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7.1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8.“对象的认识的真假,决定于认识的主体。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状况作出的判断,而主体在作出判断时,依据的是自身的标准。下列人物的主张与材料观点相似的是()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9.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16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A.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B.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2-C.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D.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10.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11.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1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13.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A.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14.下表呈现的是“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史料,对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B.文字史料不能客观再现史实C.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D.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证实15.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A.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B.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C.地理大发现扩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D.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6.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1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1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史料出处史料内容东汉《后汉书·蔡伦传》“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唐朝《书断》“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南宋《学斋拈毕》“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考古发掘发现了古纸(史称放马滩纸),推断其年代为西汉初年,该纸纸面平滑、质地薄而软。-3-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19.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20.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1.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22.“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孙文:《民报发刊词》)。”为避免重蹈西方覆辙,文章作者觉得必须实行()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23.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24.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书中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D.不愿意了解西方的国情25.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A.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B.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二、材料分析题26.历史上“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材料一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4-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材料四(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13分)(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据材料三、四,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国民党一大确定的哪三大政策?(9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材料二“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第三十六条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请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主要共同之处是什么?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发展了17世纪那位思想家的主张,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于文艺复兴在思想领域中的发展表现(4分)。28.在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八国联军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从表格中选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5-2019年下期中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选考班)1--5CCBBC6--10AAABD11--15DCCCB16--20CCDCA21--25CDDCD26.(1)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6分)。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4分)。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分)。(2)“质的飞跃”:明确反帝(2分)。新发展:节制资本;实行耕者
本文标题: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