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这主要反映出他们A.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注重引导人们重义轻利C.提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D.希望统治者能重视民生【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该学派既反对兼并战争,又反对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是墨家,这些主张体现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故C项正确。墨家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故A项错误。重义轻利是儒家学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重视民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元狩六年,汉武帝一方面强迫前帝所立的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另一方面在立自己的三子为王时故意文饰其分封之意,从而使得分封过程颇为曲折,经过霍去病等人的三次奏请,武帝下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汉武帝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对诸侯王的素质要求高B.汉朝同姓子弟之间的矛盾尖锐C.当时“推恩令”正在全面实施D.汉武帝已完全解决了王国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一方面强迫前帝所立的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可知汉武帝正在实施2“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削弱王国的力量,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A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汉朝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不是汉朝同姓子弟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此时汉武帝还未完全解决王国问题,故D项错误。3.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唐太宗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官员人数最少的政府了。据此推断,唐朝A.“小政府大作为”的执政理念B.精简机构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C.百姓所承担的赋税徭役最轻D.完善科举制后选拔出更多人才【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唐朝时期政府机构及文武官员均大幅减少,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4.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说:“这时(明朝)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和现实的关系非常密切……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市民群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和进步文人的积极支持。”这反映出明朝戏曲、小说的发展A.是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B.获得了士绅文人的普遍支持C.是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D.得益于市民阶层需要的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市民群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可知明朝戏曲、小说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市民阶层需要的推动,故D项正确。文学源于生活,所以戏曲、小说是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文学又高于生活,故A项“真实反映”说法错误。B项获得了士绅文人的普遍支持说法错误,故B排除。C项农耕经济的高度发达材料中没有体现,3故C项排除。点睛:文学来源于生活,因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阐述和揭示;文学高于生活,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并不是指生活中具体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但是却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总而言之,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自社会生活,却又不同于普通的实际生活。5.1888年,一位在九江的西方人记述道:“洋布由于价钱便宜,似乎在这一地区正在顶替土布……近五年来数字在稳步增加,目前差不多比1884年增长了一倍。”当时在宁波的西方人也在报告中说:洋布“价格低廉,所以一年一年地流行起来,运入内地去的,也能迅速卖出”。据此可知A.近代中国的手工业已经全面破产B.我国沿海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迅速C.中国土布质量差无法与洋布竞争D.我国一些地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洋布的大量输入冲击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说明我国一些地区的自然经济正在走向解体。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洋布大量输入的冲击,排除;材料没有对洋布和土布的质量进行比较,排除C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即: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6.下图是江西理工大学某学生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幅漫画,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4A.政治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崩溃B.清政府被迫放弃铁路国有政策C.武昌起义后民众爱国热情日益高涨D.民国初年铁路建设的步伐加快【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文字“湘、鄂、川、粤各省兴起‘保路运动’”可知这是清末保路运动。根据所学可知保路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而且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崩溃。故C项错误,A项正确。保路运动发生后,清政府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没有放弃铁路国有政策,故B项错误。D项与漫画无关,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7.二战期间,中国从美国获得的租借物资不及英国的5%、苏联的15%、法国的一半。当时美国给英、苏的租借物资,货一上船,所有权即归英、苏,而给中国的租借物资即便运到中国,控制权仍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手中。据此可知A.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B.贫弱的中国仍然遭受美国的侵略C.这是美国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D.这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答案】C【解析】中国从美国获得的租借物资较少,以及美国对租借给中国的物资不愿放弃控制权,均是从美5国利益出发作出的举措,是美国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8.下表为海峡两岸不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同一事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记述出处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后来因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历史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1991年时,台湾为了与中国(大陆,下同。编者加)进一步接触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成为两岸交换意见的管道。1993年台湾海基会代表辜振甫与中国海峡交流协会代表汪道涵于新加坡会面……但中国对于台湾的转变并未确实掌握,还是以传统文攻武吓的方式对付台湾,导致两岸关系缓和不久,又再度走向紧张。《技术高级中学历史B》(台湾地区)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A.两地教科书都能准确记述历史事件B.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的真相C.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历史叙述有差异D.历史事件的探讨很难有定论【答案】C【解析】材料“后来因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出自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一》;材料“但中国对于台湾的转变并未确实掌握,还是以传统文攻武吓的方式对付台湾,导致两岸关系缓和不久,又再度走向紧张。”出自台湾《技术高级中学历史B》。由此可知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历史叙述有差异,故C项正确。ABD三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6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虽然法律专家们并不认为自然法无形中对罗马民法起了限制作用,但是他们确实把它看作人类立法应当顺从的楷模。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这说明罗马法A.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采用B.为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D.自然法观念对后世影响巨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但是他们确实把它看作人类立法应当顺从的楷模。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可以看出自然法观念对罗马法以及后世的法律制度均产生巨大影响。故答案为D项。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是强调自然法的影响,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自然法对法律的影响,排除B项。10.“认为没有中央集权制国家,就无法行使社会职能,是荒谬的;认为行政和管理是神秘的事情,是高不可攀的职务,只能委托给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即国家寄生虫、俸高禄厚的势利小人和闲职人员,是荒谬的。”据此可直接得出巴黎公社委员们坚持的基本治国原则是A.分权和自治B.民主与监督C.分权与制衡D.民主与专制【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没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荒谬的……只能委托给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即国家寄生虫、俸高禄厚的势利小人和闲职人员,是荒谬的。”说明了巴黎公社委员们反对集权,主张分权;主张自治,故A项正确。监督、分权与制衡、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三项排除。711.卢梭在《论语言的起源》中指出:“人类最初的生活不是推理,而是感受,所以最原始的语词是情感逼压出来的叫喊,最原始的语言一定像歌声一般,充满激情的想象,因而是诗人的语言,而不是几何学家的语言。”这反映出卢梭思想具有哪一特点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是推理,而是感受”“情感逼压出来的叫喊”“充满激情的想象”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的特点。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歌颂人的本能,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体现对理想主义的追求。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以揭露社会现实为主要特点,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以反传统、反理性为主要特点,故C项错误。古典主义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特点,故D项错误。12.《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的作者福尔索姆指出,他(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的政策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这一评价A.完全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B.是对罗斯福新政的辩证认识C.折射出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缺憾D.说明作者坚持计划经济模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他(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的政策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可知福尔索姆主要是强调罗斯福时期的高昂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财政支出扩大,政治投机等,这折射出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缺憾,故C项正确。福尔索姆指出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局限性,故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从上述材料不能得出作者坚持计划经济模式的结论,故D项错误。点睛:对和课本内容关系不大或者观点相左的纯材料式选择题题,要敢于思考和分析,从材8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1月27日,孙中山开始在广州国立高等学堂讲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思想主体部分较为全面系统的表述,也是其人口思想体现最为集中的地方。在演讲中,他以进化论为依据,不仅概括了人口的增减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存亡,而且呼吁中国要增加人口。他不仅不同意当时中国人口太多的观点,而且还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他最为担心的是中国人口为外国列强优势人口所“消化”。——王永恒《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材料二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本文标题: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