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1-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2*35=70分)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将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A.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B.注重道德,维护天理C.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D.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2.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3.约翰·霍布森认为,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的形成间接地受到了中国某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这里的“中国某一传统思想指的是A.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B.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墨家的节俭苦行思想4.商代对神灵的敬畏是空前绝后的,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战国荀子主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种变化体现了A.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统治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统治者重视天人关系旨在教化百姓D.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德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刑治”、墨家主张“贤治”。其共同内涵-2-A.思想自由B.重建秩序C.崇尚礼制D.回归周制6.“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A.贵族阶层B.地主阶级C.游士阶层D.小生产者7.有一些古代帝王在在位期间,如果出现一些政令上的失误,特别是迭加灾害频繁发生的时候,便会起草了一份“罪己诏”诏告天下,用天人感应理论来告诫自己的过失。这表明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B.迷信思想日益强化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D.皇权与儒学冲突不断8.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A.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D.主张用封建纲常维护社会秩序9.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10.董仲舒“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不仅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还使宗法等级制度拥有了天经地义的人性色彩”。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观点是A.三纲五常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限田薄敛1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有-3-利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的是A.起用儒学家参政B.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C.兴办太学D.將儒学推广到地方郡县12.—位思想家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该思想家A.猛烈抨击了圣人之道B.认识到知行的辩证关系C.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D.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13.朱熹在《补〈大学〉格物致知传》中提出:“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文天祥为国赴死的节操大义,他的仗义死节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赞扬,论者以为其因实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重塑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D.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15.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材料反映出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成为正统思想C.中国佛教取代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日益本土化16.有研究者发现,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咏史诗发生了重大变化:诗人品评历史治乱兴衰的-4-标尺由事功史实变为纲常伦理;在材料取舍、史实叙述、人物得失等方面也以礼制教化、纲常名分为依据,只辨义利,不顾史实。这一时期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7.宋代邵雍认为在理与文的关系上理本文末;程颢和程颐主张诗歌应“吟咏性情,涵畅道理”;钱钟书认为“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这反映出宋代诗歌A.与唐代相比出现衰退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C.存在空洞无物的弊端D.具有浅显易懂的特点18.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理”与“气”的地位B.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19.如果把启蒙哲人们思想与当时大约同时期的中国新儒学家们的主张相联系的话,发现他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下列主张能够体现他们共同性的是A.提倡开明专制B.主张三权分立C.反对君主专制D.经世致用20.黄宗羲认为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告诫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上述思想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1.在李贽眼里,无论是君主还是圣人,都“既不能高飞远举”,也常怀“势利之心”因此他告诚人们“勿高视一切圣人也”。这表明李贽A.否定“君权神授”B.反对君主专制-5-C.主张人民主权D.反对崇拜权威22.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23.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知识就是力量”B.“人是万物的尺度”C.“真理是时间的产物”D.“经验是一切可靠知识的母亲”24.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知识即美德”B.拯救人类心灵C.“认识你自己D.追求生命价值25.恩格斯曾指出:“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古希腊那里。”恩格斯强调的是,古希腊A.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B.孕育了近代-6-自然科学C.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D.形成了人文主义传统26.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A.崇尚知识美德B.重视道德规范C.尊崇法律权威D.追求政治民主27.15世纪,意人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28.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梁启超意在强调A.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B.启蒙运动构建新社会的蓝图C.智者学派促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29.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30.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3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7-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罪。”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A.圣经至上B.简化宗教仪式C.因信称义D.建立国家教会32.康德指出:“我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在此主张A.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B.将经验转化为知识C.对纯粹理性的批判D.对实践理性的批判33.“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理性只会把敬重给予那经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这句话出自A.泰勒斯B.薄伽丘C.加尔文D.康德34.17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这说明他A.认为中华帝国政治制度无与伦比B.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自身诉求C.肯定宗教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主张加强东西方无神论比较研究35.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他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这里孟德斯鸠强调的是A.法治的重要性B.自由的重要性C.人权的重要性D.人性的重要性二、材料阅读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下是来自孟子的言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为实现这一思想,他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5分)-8-材料二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2分)它对后世思想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3分)材料三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3)材料三“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据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材料四孔子曾经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指人们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鼓励人们搞些下棋、射箭有益身心的活动。……而朱熹等理学家舍此不论,一定要把孔子“僵化”成一个干巴巴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葛兆光说: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
本文标题: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