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大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0分)1.《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诗经·商颂》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尚书》认为商汤伐桀是“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这说明商朝政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社会等级森严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权力高度集中2.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势力C.有利于稳定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传国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5.“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A.嫡长子继承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6.《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对朱熹这段记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制”是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这一制度使皇权受到削弱C.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D.这一制度使皇权得到强化7.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2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8.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9.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10.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11.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12.“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以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13.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4.元代的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其主要管理权如军权则3由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上层担任,“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由此可见行省()A.执掌地方大权,形成割据之势B.权在蒙古贵族,导致蒙汉分裂C.代表了朝廷意志行事,有利于中央集权D.体现了蒙汉各族的联合,以达长治久安1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铺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16.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17.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地方割据D.防止吏治腐败18.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19.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20.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并派兵驻守,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A.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B.推动了“改土归流”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1.皇帝下达给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4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通称为“廷寄”。“廷寄”制度反映出()A.军机大臣掌握行政决策权B.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C.军机处直接统领兵部D.军机处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22.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23.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4.《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英国资本家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5.有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下列说法可以为之论证的是()A.俄国妄图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取更多利益B.英国通过“修约”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C.清政府没有严格遵守《南京条约》的若干规定D.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激怒了洋人26.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27.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甲午战争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D.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528.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马关条约》的签订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在旅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29.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首创中国警察制度。这是对下面哪个不平等条款的应对()A.《南京条约》:协定进出口货物关税B.《辛丑条约》:天津不得驻扎中国军队C.《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D.《辛丑条约》: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30.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二、材料题(共1大题,2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深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何?6(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趋势。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大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0分)1——5CCCAB6——10BCCCC11——15AADCD16——20DDBAC21——25DBABB26——30BCCBD二、材料题(共1大题,20分)31、(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3分)影响:形成了二元的政治体制。(3分)(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4分)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地方仍有较大权力)。(3分)(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便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4分)(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被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3分)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