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本试卷共6页,4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9分)一、(每题1.5分,共69分)1.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B.贡赋C.礼仪D.秩序3.“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以下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君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D.“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4.汉初儒生叔孙通曾向刘邦建议:“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由此可知其A.支持郡国并行B.建议恢复周礼C.倡导独尊儒术D.主张儒法融合5.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B.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6.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27.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8.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9.“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10.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11.《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12.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有助于摆脱正统儒学的束缚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13.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以天下为己任B.抨击君主专制C.提倡民主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14.《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现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C.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15.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16.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A.造纸术的革新B.雕版印刷的推广3C.活字印刷的普及D.科举取士的需要17.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中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这一艺术作品的主要寓意是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D.作者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18.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19.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戏说古典名著的帖子,其中“最无奈的答案”中说:“西游,神仙靠不住!”根据这一提示,与“盟友靠不住”相对应的名著是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聊斋志异》20.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21.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通俗易懂,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22.雅、颂、风最初是音乐分类。雅是宫廷宴会时的乐歌,主要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主要是民歌。前两者与风原本界限分明,但孔子却将其一起编入《诗经》。这根本上反映了A.“士”阶层的兴起B.学在民间的盛行C.宗法体制被打破D.克己复礼的要求23.从明代始,小说打破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小说的繁荣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思想文化日益活跃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科学技术取得突破D.市民阶层日益壮大2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汉赋和唐诗B.话本和小说C.元曲和傩戏D.风俗画和文人画25.剪纸、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A.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C.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6.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道光年间正式形成B.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业C.乾隆年间京剧非常盛行D.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427.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并不标榜个人主义,个人的特征,描绘的再真实,哪怕是如何英伟、如何娇俏的人物,也只能是肖像,其意义仅限于为后人追思和供奉的对象,因此,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由此可知A.古代中国的人物画忽视人物个性表达B.古代中国没有个体人物的绘画作品C.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主要用于祭祀祖先D.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擅长创作人物画28.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29.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30.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3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事32.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33.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34.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35.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36.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537.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思
本文标题: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