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重点)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难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1)概念: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区域的主要特征界线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线有的是明确的,也有的是模糊的内外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关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特别提醒]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2.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3)区域划分分类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较小产业活动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相互关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4)区域空间分布形式(连线)-2-3.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产业内容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2)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①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②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①主要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②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区域产业比重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4)产业结构的演进①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②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区域的界线一定很明确。()(2)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说明区域具有相似性。()(3)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级行政区,那么上海市今后的发展只关注城镇地域就可以了。()(4)我国有些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三产业都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二产业都上升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提示:(1)×区域有自然区域,也有人为划分的区域,区域有的有明确界线,如行政区,-3-有的界线模糊,如干湿区。(2)×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3)×从总体上看,上海市包括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由于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因此上海市今后的发展不应忽略乡村地域。(4)×产业结构一般代表比例关系和产业地位,并不代表发达程度。(5)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迅速壮大,因此第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区域的主要特征材料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展馆中,黑龙江馆展示了冰雪世界风光,海南馆展示了热带沿海风光,内蒙古馆展示了草原风光。问题1(区域认知)上述三个展馆反映了区域的什么特征?提示: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问题2(区域认知)区域都有明确界线吗?提示: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归纳总结]1.正确理解区域特征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界线是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是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依据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影响的依据2.区域特征的形成-4-区域的众多特征中,最重要的是相似性(整体性)、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三大特征,形成分析如下: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一个区域。明确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属于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区位特征→判断出该区域所在位置,与周围区域的相互关系边界形状→主要是感悟和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确认,如省区轮廓、湖泊轮廓等区内共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间差异→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1.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5-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1)D(2)D[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西部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洗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材料2018年1月15日,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并以此为契机实施深圳全市域统一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问题1(区域认知)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域有何不同?提示: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问题2(综合思维)撤销管理线后,深圳的空间结构会呈现怎样的特点?提示: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归纳总结]1.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举例自然地理条件如山区城市空间结构呈条带状或组团式,平原地区多集中式社会经济活动如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等人口状况人口稠密的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为岛状;人口稀少区域,城市表现为点状城市化水平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为岛状的城市群区域开放程度东南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区呈岛状对外联系沟通发达区域的交通线路呈网状2.图示法理解区域产业结构-6-图示法展示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第一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先上升,后降低;第三产业先降低,后升高。产业结构最终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2.下图表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服务联系及其两者的差别,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7-(2)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A.第二、三产业不断衰退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1)D(2)C[第(1)题,乡村景观简单,城市景观复杂。乡村功能单一,城市功能多样。城市为乡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丰富多样的服务。第(2)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3.读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回答(1)~(2)题。(1)该省可能是()A.辽宁省B.江苏省C.台湾省D.云南省(2)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1)C(2)A[第(1)题,根据上图分析,2000年后,该省第三产业占60%以上,第一产业占10%以下,可知该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选项所给的四个省中,台湾省经济最发达,所以选C。第(2)题,通过分析该省三次产业结构可知,该省目前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特点,因此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从图中只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知道产值的具体状况。]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类题目-8-【典例】读非洲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思路点拨]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地)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答案](1)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居民多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任答四点即可)(2)F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D岛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9-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3)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1)B(2)D(3)A[第(1)题,由材料可知,“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可推出当地风力大。第(2)题,该地受大风影响较大,则房屋要低矮、屋顶缓、窗小。第(3)题,“光长石头不长草”,当地居民不适宜发展林业、种植业、牧业,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区域认知:关注新闻报道理解区域主要特征“路长知水性,山转见渝州”-10-山岭层叠之间,两江汇合之处便是重庆这里山地所占比例超过七成大巴山雄踞东北巫山、大娄山斜贯境内巍峨矗立,刚正挺拔——节选自2018年10月14号《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系列报道之“循径登高,扬帆远航——这里是重庆!”篇。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山脉的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完毕;2013年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全线通车。据此完成(1)~(3)题。(1)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A.无划分指标依据B.界线是明确的C.气候类型一致D.地形单元一致(2)“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11-(3)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技术C.资金D.市场(1)C(2)C(3)A[第(1)题,两侧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一致。第(2)题,“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第(3)题,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大地”和“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9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