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检测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1-单元质量检测卷二(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考查范围:第三至四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离散诸部”就是打破原先的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就是改变游牧的生活方式,从事定居的农业生活。这些措施的实行,加速了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业定居生活的转变,促进了鲜卑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答案:C2.北魏改革之前“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①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②租调徭役繁重③官吏贪污,搜刮民脂民膏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民困”的原因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①②③均是造成“民困”的原因。本题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一般而言不会对被统治阶级造成多大影响,排除④。故选A项。答案:A3.据《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①冯太后聪颖惠达②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③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冯太后聪明、多智略,做事果断,由此引起“震动内外”的效-2-果,从而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答案:A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并正确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在旧的宗主督护制下农民的悲惨生活,①②③均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④是重要的汉化政策,和题干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答案:C5.《魏书·高祖记》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A.抑制土地兼并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巩固北魏统治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答案:A6.《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解析: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体现了商业的恢复和发展。答案:C7.如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3-①任用汉族地主②推行三长制③胡汉服装融合④接受汉族文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③④解析:北魏文官陶俑图像显示不出是汉族地主,故①错误;三长制是孝文帝改革的地方制度,但材料中显示不出,故②错误;文官陶俑体现了汉服和胡服的融合,故③正确;服饰的变化说明北魏接受汉族文化,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8.敦煌壁画中有北魏商队的相关内容,反映了北魏商业的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洛阳出现了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②货币贸易逐步代替了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③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商业往来④北魏统治者放弃了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是鲜卑族政权汉化和封建化的过程,孝文帝仿照汉制进行改革,不可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排除含有④的选项。答案:B9.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这充分反映出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答案:C1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4-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即促进政权的封建化,故选B项。答案:B11.下图为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解析:图片体现了北宋军队数量的不断增长。为了防止军阀割据、农民起义、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北宋实行了养兵的政策,导致军队数量激增。答案:C12.“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A.削夺大将兵权B.防止分裂割据C.集中军权D.吸取历史教训解析:从表面上看是北宋统治者吸取教训,从各方面削弱藩镇等官僚的权力,实质上是防止分裂割据,巩固统治。答案:B13.北宋中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打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说明()①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②中小农户负担沉重③起义口号已经触及封建土地制度④北宋阶级矛盾尖锐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负担沉重的社会现实,但这一口号并未直接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故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5-答案:A14.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于()A.冗官冗兵导致冗费B.中央集权过度导致地方无权C.生产少及土地兼并D.长期战争费用及缴纳“岁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冗官冗兵导致冗费只是末节问题。C项正确。答案:C15.美国20世纪30年代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①方田均税法②青苗法③募役法④农田水利法⑤市易法⑥保甲法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⑥D.②⑤解析:材料中“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体现市易法;对农场主投放信贷体现青苗法,其他法令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答案:D16.为扭转北宋中期“寇盗充斥,劫掠公行”,而北宋招募的士兵却“势力怯弱,与贼不敌”的局面,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了()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解析:“寇盗充斥”指的是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北宋时期,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官兵因战斗力差而镇压不力。针对这种情况,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了保甲法,一方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答案:A17.下图是宋人科举考试图。下列有关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6-①考场有人看守,考试纪律严格②考取进士的考生既要考诗赋,又要考经义和时务策③考试的内容为儒家经典④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以直接为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所以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即可。答案:C18.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解析:保甲法规定,农户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让成婚的儿子分家而过,就是为了减少家中的男丁数,以逃避保甲法的义务。答案:B19.在下图两个人关于王安石理财新法的争论中,争议大的原因是()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解析:图片内容提到了利息高低等问题,所以根据此意可得出是对农民剥削轻重的争论。答案:B20.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7-钱不敢稍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解析:司马光的评价完全否定新法,是政治攻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法的负面影响: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用人不善,导致青苗法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详定北人姓”,共一百二十姓(见下表)。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项目皇族功臣其他部族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兰贺赖独孤贺楼万忸于勿忸于纥奚尉迟出大汗叱罗……姓氏元穆陆贺刘楼于嵇尉韩罗……——《魏书·官氏志》材料二(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孝文帝以后,宣武帝同样严格控制宗室诸王的联姻家族。——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姓族”改革的特点。(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姓族”改革的政治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可知诏令强制推行(诏令、强制);依据材料一“制定姓族”可知以族定姓,依据材料一“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及表格可知改用汉族单姓(写成:改用汉姓。或:单姓),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第(2)问“政治影响”,积极方面,依据材料一“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8-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和“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可知加快了北方各族汉化(封建化或促进了民族融合);依据材料二“(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孝文帝以后,宣武帝同样严格控制宗室诸王的联姻家族”可知加强汉、鲜卑贵族联姻,巩固了北魏政权;消极影响,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门阀制度(等级制度)固化社会阶层,滋长腐败。答案:(1)特点:诏令强制推行;(3分)以族定姓;(2分)改用汉族单姓(写成:改用汉姓。或:单姓);(2分)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3分)(2)影响:加快了北方各族汉化(或:封建化。或:促进了民族融合);(3分)加强汉、鲜卑贵族联姻,巩固了北魏政权;(3分)门阀制度(或:等级制度)固化社会阶层,(3分)滋长腐败。(1分)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材料二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充役,亦遭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质量检测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0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