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的铭文中,康王命令夨说:你到宜地为侯,赐给你土地、人口。该青铜器铭文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你到宜地为侯,赐给你土地、人口”等信息可知,该青铜器铭文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禅让制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材料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郡县制是在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形成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地方行政组织机构。西周时期并未实行;D选项错误,王位世袭制是按照血缘关系世代承袭王位的制度,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增加税收C.削弱王国势力D.实现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而藩国自析”可以看出推恩令的目的是要使地方王国力量削弱,故C项正确。恩2泽贵族只是手段特点,不是最终目的,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税收的增加,推恩令的目的主要是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目的,故B项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问题,故D项排除。3.宋代陈亮《上孝宗书》说:“五代之际,兵财之柄倒持于下,艺祖(赵匡胤)束之于上,以定祸乱。”赵匡胤将地方财权“束之于上”的表现是A.设置转运使B.收地方精兵充实禁军C.实行行省制度D.派文人担任地方长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赵匡胤将地方财权‘束之于上’的表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转运使是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宋代转运使不只是掌管一路财赋和漕运,更可以监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削弱地方财权,不是军权;C选项错误,实行行省制度的是元朝;D选项错误,派文人担任地方长官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不能削弱地方财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明太祖朱元璋说:“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A.废丞相,权分六部B.设三司,分割相权C.设内阁,强化相权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朱元璋要求防止出现权臣、威福下移,消除权臣得以产生的制度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设立三司分割相权的是宋代;C选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前丞相就已经被废除;D选项错误,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说明中国逐步丧失了A.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领土控制权D.关税自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可知,这体现了进出口关税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此条款使中国逐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中国从未取得最惠国待遇;B选项错误,领事裁判权指的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关税问题,不是领土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2018年11月,国家博物馆文物接收工作组带着海外漂泊的文物“虎鎣”回归祖国并入藏国博。该文物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这件文物被劫掠于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答案】B【解析】4【详解】依据材料中“1860年”、“清宫旧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大肆劫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战火没有蔓延至北京,与题意及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战火没有蔓延至北京,也与英国没有直接关系,与题意及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19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晚清状元张謇将某条约的十款内容逐一记录在日记中,他对清政府丧权辱国,尤其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感到痛心疾首,发出“几罄中国之膏血”的感慨。张謇记录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感到痛心疾首”等信息可知,张謇记录的条约是《马关条约》。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并未涉及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的内容;B选项错误,1858年《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未涉及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的内容;D选项错误,《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政府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之前《马关条约》已经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清政府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一则诏书如下:“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予(隆裕皇太后)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对该诏书解读正确的是A.南昌起义是“民军起事”的序幕B.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5C.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D.南京国民政府实现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12年2月12日”、“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宣统帝的退位诏书,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武昌起义是“民军起事”的序幕;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不是君主立宪政体;D选项错误,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改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边照片可以用来研究A.公车上书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五四运动由此爆发。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公车上书指的是1895年春,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及1915年的“二十一条”等材料信息无关;B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及1915年的“二十一条”等材料信息无关;D选项错误,19276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A.延安精神,革命圣地B.党的创立,开天辟地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D.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沪浙红色旅游区”等信息可知,这一旅游区位于上海和浙江,分析选项内容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延安位于陕西,与沪浙地区无关;C选项错误,八一建军指的是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起义,与沪浙地区无关;D选项错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主要指的是贵州遵义会议,与沪浙地区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1.1933年开始,国民党构筑碉堡与军队齐头并进,逐步缩小对苏区的包围圈;而红军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实行分兵把守,被动防御的战术,遭到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红军开始A.建立农村根据地B.进行土地革命C.开展敌后游击战D.实行战略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33年”、“红军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实行分兵把守,被动防御的战术,遭到重大损失。”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9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7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因此D选项正确。创建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在1933年之前已经出现,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1937年中国剧作者协会创作了一部三幕剧,这三幕分别是“暴风雨的前夕”“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全国的抗战”,该戏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东北沦陷B.七七事变C.百团大战D.日本投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37年”、“暴风雨的前夕”、“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全国的抗战”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结合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又称为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东北沦陷于1932年,与卢沟桥、全国抗战及材料时间等信息无关;C选项错误,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与材料时间及卢沟桥等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日本投降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及卢沟桥等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历史地图是建立时空观念的重要载体。下图反映的重大事件是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淮海战役8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解放军”、“长江”、“南京”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渡江战役。结合所学可知,渡江战役是指1949年4月至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横渡长江,解放国民党中心统治区域南京、上海、杭州地区和武汉地区的重大战役,因此D选项正确。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都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与题意不符,A、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淮海战役战场范围南至淮河,并未渡过长江。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4.“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宪法并正式实行______,结束了以《共同纲领》暂代宪法和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过渡状态。”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公社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宪法并正式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结束了以《共同纲领》暂代宪法和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过渡状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于1947年5月,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于1949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制度开始于1958年7月,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5.某校同学在学习《祖国统一大业》后将主要事件进行梳理。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9A.香港回归B.澳门回归C.两岸实现三通D.达成“九二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香港回归于1997年7月1日,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澳门回归于1999年12月20日,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两岸实现三通的时间是2008年12月15日,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达成“九二共识”的时间是1992年10月,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6.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被誉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
本文标题: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0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