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3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1-课时分层作业(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下图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两圈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力。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猎C.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1.A2.C[第1题,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阶段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阶段③,人类体味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且此时人地矛盾达到顶峰;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3~5题。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2-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3.C4.D5.C[题中的三幅图都是描述人地关系的,观点一主要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类的决定作用;观点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征服和改造作用,属于人类中心论的思想;观点三强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应和环境和谐相处,属于人地协调论的思想。]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6~8题。6.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7.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④阶段8.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技术问题D.发展问题6.D7.B8.D[第6题,读图可知,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第7题,②阶段是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使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超过自然环境容量的阶段。第8-3-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9.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甲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下列问题属于图乙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A.太湖蓝藻污染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解析]第(1)题,图乙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产生并已经激化。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第(2)题,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建梯田,必然使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脆弱,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箭头①出现的环境问题有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箭头②则带来环境污染。[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3)B、C、E、FA、D[等级过关练]-4-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10.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A[人类发展是从采集狩猎时期开始的,先后经历了农业、工业时期和现在发达国家的后工业阶段,据此可判断图示反映的社会发展顺序。]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12.图示该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①环境决定论②人定胜天论③和谐论④可持续发展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A12.B[第11题,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收集废水;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第12题,该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模式是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13.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人类四大文明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5-(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3)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4)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的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解析]第(1)题,图①反映了原始人的活动场景,属于采猎文明时期,那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靠采猎才能维持生命。第(2)题,环境问题是在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四幅图中②代表了该阶段。第(3)题,图③所示为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的大量破坏,甚至消失。第(4)题,图④反映了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说明人类意识到对后代应承担着道德的义务与责任。[答案](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2)②。(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启示: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答案合理即可)(4)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答案合理即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3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0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