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 北师大版选修3
-1-课时分层作业(十四)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解析】1959年是美苏争霸的第一个阶段,此时双方的态势是有谈判也有竞争,从时间“1959年”看,B项表述显然不符合实际。C项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可以排除。材料内容反映了美、苏双方对展览会展出的与生活相关的小器具的态度,不涉及“冷战”问题,而赫鲁晓夫“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的话和尼克松反对的态度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案】D2.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B.东德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西德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解析】A项说法错误。【答案】A3.尼克松执政期间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政策的最大不同是()A.对苏采取强硬政策B.对苏采取“缓和”战略C.美在争霸中全面收缩D.美苏争夺重点在欧洲【解析】尼克松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对苏采取“缓和”政策,杜鲁门时期美国挑起“冷战”,对苏采取强硬政策。C项“全面收缩”错误。美国为确保争霸重点欧洲,从亚洲越南撤军,实行战略收缩。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2-4.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再加上越南战争、经济危机、欧日竞争等因素,美国深感无力同时对抗中、苏两大国,为集中力量对抗苏联,美国进行了战略调整,同中国改善关系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A5.1968年夏,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至1970年3月,已有47个国家签署了该条约。这一条约在当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包括()A.消除了核战争的危险B.缓解了“冷战”所造成的国际紧张局势C.消弭了美苏间的分歧D.有效地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消除”“消弭”“有效地避免”等信息均与史实不符,A、C、D三项错误。【答案】B6.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解析】“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当政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说明A、C、D三项表述错误。【答案】B[能力提升练]7.下列有关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与阿富汗政变直接相关B.美苏关系进一步缓和-3-C.采用了突然袭击的方式D.说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解析】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关系对抗再次升级,美国总统卡特重新强调实力和对苏联进行军事遏制,美苏关系再次跌入深谷,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8.读下面图片——《戈尔巴乔夫(右)和里根》,当时苏、美争霸的特点是()A.苏联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B.美、苏争霸剑拔弩张C.美国居战略优势D.苏联处于被动反击的地位【解析】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正处于美、苏争霸中美国占优势的阶段。【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说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陨落”,它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将给欧洲一些“力争维持其自由和独立地位”的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他诬指“极权主义”和任何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都“危害着美国的安全”,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美国的哪一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在“援助自由国家”问题上二者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3)就上述美国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解析】第(1)题主要是对美国“冷战”政策的把握。第(2)(3)题要从“冷战”政策的-4-实质入手回答。【答案】(1)外交政策:杜鲁门主义。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夺取世界霸权。(2)杜鲁门时期推行无条件“帮助”,因为当时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占据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尼克松时期实行有条件的“帮助”,原因是当时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逐渐丧失世界霸主地位。(3)国家的外交政策与其经济实力有着密切关系。(意思相近即可)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尼克松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战线,以有限的力量去维护美国的主要利益……达到目的的手段,一是调整“伙伴关系”,让其盟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负担,缓解美国的困境;二是增强“实力”,即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与苏联抗衡的基础;三是通过“谈判”签约来限制苏联实力的发展,缓和国际局势。——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美苏关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采取的政策。(3)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缓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其直接背景。(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主张“缓和”的国际因素。【解析】第(1)题根据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美苏关系表现为缓和。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主义”,美国收缩在海外的力量,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美苏关系出现缓和新局面。材料二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收缩力量,寻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美苏关系进入第二次缓和。第(2)题依据材料一中“收缩美国的海外战线”等信息归纳美国对苏联采取的政策。第(3)题结合材料二中“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等信息概括苏联的目的,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直接背景。第(4)题注意“国际因素”的限制条件,进而从世界格局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答案】(1)美苏关系表现为缓和。(2)政策:实行“尼克松主义”,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3)主要目的:麻痹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军事和经济实力,加紧争夺世界霸权。直接背景:苏联在军备竞赛中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4)国际因素: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依靠两大阵营-5-对抗已不可能。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 北师大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2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