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三轮复习 非选择题专练(二)人民版
-1-非选择题专练(二)(建议用时:30分钟)1.(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著的《白话本国史》,是作为中学历史选修教材出版的,尽管书中提出岳飞等大将把持地方财政、人事大权,乃是架空中央的军阀的争议观点,但当时社会对这本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材料二到了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激发了民愤,1935年争议终酿成大事件,当局严禁此书销售,严禁学生阅读,吕思勉更是被人告上法庭。1935年,南京特别市市长石瑛签发训令第2315号,训令社会局严禁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于未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称:“……按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为千秋定论。该书上述各节摭拾浮词,妄陈瞽说,于武穆极丑诋之能,于秦桧尽推崇之致,是何居心,殊不可解。际此国势衰弱,外侮凭陵,凡所以鼓励精忠报国之精神,激扬不屈不挠之意志者,学术界方当交相劝勉,一致努力。”——胡喜云、胡喜瑞《民国出版史诉讼案中的吕思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3年《白话本国史》这本书的相关内容为什么获得较高评价,没有激发民愤。(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这本书在1935年被当局所禁的原因。(不得抄袭材料)请举例说明材料中“际此国势衰弱”的具体表现。(至少两例)(3)从岳飞形象变化中,你有怎样的体会?解析(1)材料一“架空中央的军阀”这一观点符合1923年北洋军阀混战的历史大背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对军阀混战的不满之情。(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931年”可知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岳飞抗金体现了较强的民族性,适应了官方和民间的抗日愿望;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1935年”“际此国势衰弱”,可知指代日本侵华,可列举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建立、华北事变等。(3)材料一“1923年……提出岳飞……是架空中央的军阀……社会对这本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材料二“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激发了民愤,1935年争议终酿成大事件,当局严禁此书销售”,体现了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当时社会背景相适应,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答案(1)1923年前后,中国深受军阀混战之苦(或者当时国内矛盾是主要矛盾)。(2)日本加紧侵华(或者民族危机逐渐加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制造华北事变。(3)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2-2.(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1)材料一中“全新的政体”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哪两大政治制度“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央政府是如何实现“分权制衡”的。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拯救市场”而采取的创新之举及本质。解析(1)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英国”“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可知这一“全新的政体”指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基本特点有虚君、议会权力至上、内阁对议会负责等。指出: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中有议会制和政党政治给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结合所学中国现代的政治制度可知,中国在这两方面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说明:由材料二中的“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和所学1787年宪法中关于联邦政府的规定内容可知,联邦政府的分权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其中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行政权归总统;联邦政府的三权之间的制衡指的是三权中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创新之举:结合材料二中的“中止市场”、不是“消灭市场”、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史实,即可知道,创新之举即罗斯福新政。本质是指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或者说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答案(1)基本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如写出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也可)。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制衡:三权中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如写出具体内容也可)创新之举:罗斯福新政。本质: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2019·金华十校选考模拟)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真正的大一统政治,不能不说是秦开其端,而汉完成之……在一种巨变之下,必有许多问题产生。秦、汉之际有哪些必待解决的问题呢?我以为(一)是需要一种大一-3-统的学说。(二)是需要一个极自然的尊君理论。(三)是需要一种均富安民的政策。(四)是需要对有才知之士予以正当的出路。——李源澄《汉代大一统政治下之政治学说》材料二(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从李源澄先生所给的(一)、(四)两个角度,指出秦汉是怎样逐步形成“真正的大一统政治”的。(2)读《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写出陵园建造所遵循的原则。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坑位于图中________处(注:请从图中①②③④中选择一处),结合所学概述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一)是需要一种大一统的学说”指的是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朝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董仲舒在吸收了法家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巩固了汉代的“大一统”局面。“(四)是需要对有才知之士予以正当的出路”指的是用人方面采取的措施。(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阐述问题的能力,是个开放性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原则是:事死如生。秦灭东方六国,所以兵马俑坑位于图中②处。其历史文化价值从建筑艺术和人民智慧的角度作答: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它采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我国塑造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答案(1)(一)是需要一种大一统的学说: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朝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董仲舒在吸收了法家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巩固了汉代的“大一统”局面。(四)是需要对有才知之士予以正当的出路:秦代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汉代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并第一次设立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办学校——太学。(2)原则:事死如生。位于②处。历史文化价值: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它采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我国塑造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4.(2019·金华十校选考模拟)19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思潮兴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战争中,整个德意志都被征服了,拿破仑用强制的手段强行把当时存在的一千多个德意志政治实体合并成三十多个邦国,这是德意志统一的第一步。也就是这时,-4-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形成了……抢夺殖民地使西方国家相互的关系非常紧张,冲突不断,于是这也成为一种“民族矛盾”,是抢夺殖民地的国家之间的民族利益冲突。因此,一个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因素,加一个欧洲民族矛盾的因素,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承旦讲西方文化通论》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主义”的两种不同内涵,并结合史实说明它们所产生的不同影响。(2)一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主要表现为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点。解析(1)依据材料“把当时存在的一千多个德意政治实体合并成三十多个邦国,这是德意志统一的第一步。也就是这时,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形成了”得出有利于推进民族国家形成的民族主义,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材料“一个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因素,加一个欧洲民族矛盾的因素”得出西方国家抢夺殖民地过程中产生的民族利益冲突,其影响从一战前夕列强之间的矛盾与民族思潮的推动等角度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主要表现为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根据材料“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得出其特点。答案(1)内涵:有利于推进民族国家形成的民族主义。西方国家抢夺殖民地过程中产生的民族利益冲突。影响: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促进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形成,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另一方面激起了被占领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了战争的失败。一战前夕,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矛盾加剧;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推波助澜,推进了一战的爆发。(2)事件: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特点:明确提出反帝,民族平等,在民族团结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三轮复习 非选择题专练(二)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2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