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8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从时空观念角度,以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为时空线索,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2.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知识点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阶段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口号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北京学生集会、示威、游行、罢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上海工人阶级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4)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背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建立共产党,共产国际的帮助。(2)诞生——中共一大①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由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②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③会议内容: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2-(3)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易错提醒]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直接原因是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知识点二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1)条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①内容: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②意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2.北伐战争(1)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2)经过:1926年7月出师北伐,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3.国民革命失败(1)标志: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2)原因①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相勾结,联合绞杀革命。②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易混易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属于党内合作。同时中国共产党员要保持自己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因而又不属于两党合并。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知识点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1.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背景①工农武装起义名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1927年9月地点南昌湘赣边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毛泽东特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改向山区进军-3-教训通过城市武装起义或攻打大城市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革命的重心必须从城市转向农村②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2)表现①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红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②到1930年夏天,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人。(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反革命“围剿”。2.红军长征(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②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撤销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③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胜利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4)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计划,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史料一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张太雷文集》[解读]注意破折号之后的信息,其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4-[思考]根据史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提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史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解读]“中国人的国家情感”“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是史料的关键语句。[思考]史料二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提示:爱国主义情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艰难探索1.明确奋斗目标: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2.建立联合战线:吸取工人运动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3.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召开八七会议,进行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4.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5.取得革命的胜利:依据主要矛盾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胜利后,进行一系列争取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最终成立了新中国。[课堂小结]-5-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4.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政权的开始。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D[根据材料中“学子激扬”“众工人,上阵露锋芒”即可判断为五四爱国运动。]2.下面是《新申报》的一张剪报。剪报的内容可以用来说明()A.辛亥革命影响巨大B.中国革命的艰巨性C.五四运动的爱国性D.革命力量走向联合C[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A项错误;材料重点表现学生的爱国运动,没有体现革命的艰巨性,B项错误;从材料中的“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可以推断出这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从材料中的内容可知学生发起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国贼,这说明了五四运动的爱国性,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学生的运动,没有涉及其他革命力量,D项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全新的革命政党”。对“新”理解不正确的是()-6-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D.以武装斗争方式领导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中国共产党都采取武装斗争方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武装斗争方式”已不是新方式。]4.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影响纲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国共产党逐渐认清了中国的国情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中共一大的目标显然不符合当时革命的实际,中共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说明中国共产党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从而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社会矛盾都没有改变,A、B两项错误;D项是五四运动意义,不是材料主要原因。]5.“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诞生的历史时期是()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C[由“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指的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而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典型事件,故选C项;鸦片战争时期没有军阀,故排除A项;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属于国民革命,故排除B项;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6.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表明了长征()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传播了中国革命的精神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A[A项与材料“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相符,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无关,故B项错误;长征仍旧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触发世界的想象”不符,故D项错误。]-7-7.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2)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3)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解析]第(1)问围绕着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史实来论证史论,考查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能力。第(2)问的解题关键是以俄为师。第(3)问在回答“启示”类题目时,主要从我们应该怎么做(从五四运动中应借鉴什么)的角度回答。[答案](1)反对巴黎和会上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2)俄国式革命道路。理由: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3)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学习先进理论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8课 新民主主义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3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