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2.难点: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一、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2.“两积”(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4.“拗相公”王安石(1)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2)王安石在上书宋仁宗的《言事书》中提出了“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3)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图解示意]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危机加深二、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1)内容①青苗法: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2-他们渡过难关。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②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③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④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2)作用: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1)“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2)强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3)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3.选才育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措施内容作用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以经义策论考试取代诗赋词章取士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选官制度批评“恩荫”弊病,要求择优录用学校教育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官[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37第一个方框内的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提示】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其目的自然在于救农户之急,以达到抑制兼并的目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地主豪强的盘剥。(2)阅读教材P37第二个方框内的材料,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提示】保甲法实行主要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维持治安,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节省军费开支。三、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新法的局限与变质1.变法的局限性(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2)王安石变法因执行不善而加重贫苦百姓的负担,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2.新法的变质(1)1085年,宋神宗去世,新法被逐步废除。-3-(2)宋徽宗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聚敛钱财,变法原有的精神被完全改变。[深度点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这是其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②宋神宗去世后,反对新法的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③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探究点一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史料解读史料一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临川先生文集》史料包括三部分:①不对人民增加赋税;②提倡节俭“生财”;③发展生产以“取天下之财”。史料二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史料中第二个省略号之后的内容表明了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并指出在变法中是如何实践的。【提示】理财思想:反对增加赋税;提倡节俭省财;发展天下生产。实践:市易法、募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等,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史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提示】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4-(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探究点二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史料解读史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史料中“破富民”“夺富民”说明新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吏缘为奸”“公私皆病”表明新法危害百姓。史料二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史料认为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肯定王安石。史料三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应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提示】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2)史料二是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的?【提示】从生产力的角度和对历史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3)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试述你的理由。【提示】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人民有利。-5-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成了变相的苛政。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2)进步意义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力量,使北宋的国力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贫积弱的局面。②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改革精神①王安石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变法,这种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学习。②王安石为了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敢于抑制和打击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顾及到了社会下层的利益,这种不畏权势的做法值得赞扬。(4)局限性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负担仍然沉重。[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另外也有着与大官僚大地主争夺政治、经济权益,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深刻目的。2.王安石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常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规范解答】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赋税、财政收入、土地兼并等角度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从王安石改革的背景、动机以及结果等角度说明。【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两点即可)(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两点即可)1.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四个选项中,B项中措施的目的在于发展农业生产,故选B项。【答案】B2.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7-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材料的中心内容是粮食钱财充足,这说明了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而不是改变积弱局面,故①可排除;④叙述言过其实,不符合当时的情况。【答案】B3.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选拔变法人才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解析】王安石为了为变法制造舆论,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人才。其指导思想是重视官员的实际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恩荫”制度所带来的弊端。【答案】A4.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解析】从图片的内容看,提到了“农民”“利息高低”等问题,所以根据此意可得出是基于对农民的剥削太重的争论。【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大官僚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比较集中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作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8-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3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