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历史统计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变迁信息。阅读“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该表信息反映出()年份广州上海18431430018455430514618462843125171850344413794①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移的趋势②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上海周边民族缫丝工业发展快④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A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生丝出口量远超广州,体现了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由广州向上海转移的趋势,故①正确;广州和上海生丝出口量都增加,这说明当时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②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1843~1850年期间没有民族缫丝工业,故③错误;材料数据没有进行中外比较,无法体现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故④错误。故①②正确,选A。2.近代某学者回乡日记写道:“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社会风气的急剧变化C.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解析:A由“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可知洋布涌入,使家庭纺织业受到严重打击,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故选择A。社会风气的变化是由自然经济瓦解带来的影响,不是实质问题,排除B。C、D材料均没有体现,排除。3.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主义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2-据此可知()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解析:C根据“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不是全部在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根据“74家民族资本主义工厂”可知材料重点统计的是资本主义工业,故B项错误;根据“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知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C项正确;根据“74家民族资本主义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可知商人投资并不是主体,故D项错误。4.严信厚,慈溪人。洋务运动期间时任李鸿章幕僚并负责督销长芦盐务河南官运事,十余年间积累巨额财富。见洋商办厂获利颇丰,遂于1887年创设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成为浙江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此材料反映了()A.“中体西用”指导下洋务企业获利丰厚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提出“实业救国”来抵抗列强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诞生途径之一是官员设厂解析:D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私人创办的,故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非洋务企业,且材料没提及该轧花厂获利丰厚,排除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实业救国”的兴起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的办厂人严信厚时任李鸿章幕僚并负责督销长芦盐务河南官运事,反映了民族工业诞生途径之一是官员设厂,故D正确。5.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由此说明()A.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B.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C.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D.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解析:A材料中“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表明传统手工业比重约占一半,故A项正确;材料中“32个传统手工行业”,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3-济日渐解体,故C项错误;政府扶持与材料中“鸦片战争后”不符,故D项错误。6.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得益于政治环境的根本好转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C.轮船招商局发挥了抵制经济侵略的作用D.李鸿章的实业救国思想获得了成功的实践解析:C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创办期间政治环境并未根本好转,排除A。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从“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可知该企业发挥了抵制经济侵略的作用,故选C。“实业救国”思想是甲午战争后出现的,不符合时间限定,排除D。7.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这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C.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解析:D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从中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故A项排除;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潮,故C项排除。8.大生纱厂创办伊始可谓艰涩坎坷,焦点在于集资太难。无奈之下,张謇只能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做主,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并作价25万两为官股。官股只是“按年取息,不问盈亏”。这表明()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B.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扶助D.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逐步消失解析:C官股只是“按年取息,不问盈亏”说明大生纱厂不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大生纱厂是个例,不能得出普遍存在的结论,故B项错误。“两江总督刘坤一做主”-4-说明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扶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族企业集资难,并不能说阻力逐步消失,故D项错误。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解析:C由材料中的时间为“1912年”“1913年”“1914年”可排除A、B、D三项;从材料“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也可判断出此时民族工业发展是倡导国货的结果。10.“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B.推动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的诞生C.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解析:C材料中主要意思是鼓励保护民间开办工厂使用机器,这样可以抵制洋货在中国的畅销流行,也有利于我国的生产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这一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11.下面是近代中国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872~1913),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导致外商企业增速缓慢D.政府支持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解析:D外商企业会压制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企业的发展会抵制外商企业的发展,故A项错-5-误;此时尚未进行国民革命,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外商企业的增速并不缓慢,而是很快,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族企业增长迅速,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支持,故D项正确。12.商会是中国近代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之一。1904年,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1905年1月13日,天津商会正式成立;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据此分析,该时期商会的发展得益于()①清政府的支持②实业救国思潮③抵制日货运动④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B从材料“1904年,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中可以分析出,清政府的支持是推动商会数量激增的因素之一,故①正确;根据材料“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思潮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支持也是推动商会数量激增的因素,故②④符合题意;③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项。13.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破产风波中凄然弃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极其让人失望的年代,他曾经说,“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让张謇感到失望的根源是()A.历届政府推行压制剥削的政策B.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的资本输出C.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D.广大民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解析:C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实业救国无法成功的“根源”,与材料中“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生活在政治极其让人失望的年代”相符,故C项正确。14.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中纱锭由50余万锭增至近160万锭,年均增长率为12.1%;布机由2616台增至6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这主要说明了()A.纺织业中心向内地转移B.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格局以轻工业为主-6-解析:B材料反映了北部和中部纺织业得到了发展,但长三角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纺织业中心,故排除A。从时间“1912~1922年”和纱锭数的增加,布机的增加,中部和北部纺织业的发展看,民族纺织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故B正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和民族工业的格局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D。15.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①实业救国开始兴起②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④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D由材料数据可知,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大量减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资本减少以及提倡国货运动相关,故③④正确;实业救国开始兴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①错误;新文化运动和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大量减少无关,故②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16.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曾回忆说:“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材料中的“那时”与下图的历史阶段最可能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C结合所学可知,在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有两个时期受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比较大,一是1915年由于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而引发的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二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题中的四个选项中,仅③符合,故选择C。17.1919年6月份,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769万元减至1405万元;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上述情况的出现缘于()A.一战期间中国制造业快速增长-7-B.一战结束后欧美商品卷土重来C.一战使日本对华贸易备受冲击D.政治运动激发国民的民族意识解析:D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国内反日爱国浪潮不断兴起,故而影响到中日之间的贸易,故D项正确。A项不能说明日本对华贸易减少的原因,故A项排除。B项不能说明中国对日贸易出超的原因,故B项排除。一战时期日本利用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侵略的机会,加紧对华侵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4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