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节风成地貌1.下列地区中,风蚀蘑菇这种地貌景观比较常见的是()A.四川盆地B.内蒙古高原C.江南丘陵D.柴达木盆地解析: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地处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烈,风蚀蘑菇比较常见。答案:D读我国某处风蚀蘑菇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回答2~4题。2.图中经过P处的等值线的数值为()A.813米B.814米C.815米D.816米3.若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则P处木条的长度约为()A.0.5米B.1.5米C.2.5米D.3.5米4.在岩壁上,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孔穴,远望犹如窗格和蜂窝,这种地貌被称为石窝。图中石窝最密集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2题,图中等高距是1米,因该地貌是风蚀蘑菇,虚线等高线在下面,所以经过P处的等高线数值大于814米,应为815米。故选C项。第3题,图中P处相对高度h的范围为1米h2米,由四个选项可知,长度为1.5米的木条较适合。故选B项。第4题,石窝是因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由图中风蚀蘑菇的形态,可知③地点处等高线在四地点中最密集,说明坡度较大,风沙对岩石的侵蚀最严重,所以形成的石窝最多。故选C项。答案:2.C3.B4.C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5~6题。-2-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5题,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b为风力搬运作用。华北平原则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c为流水搬运作用,d为流水堆积作用。第6题,c为流水搬运作用,可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答案:5.A6.B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7~8题。7.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8.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A.东南—西北B.东北—西南C.东西方向D.南北方向解析:第7题,结合材料“湖底干缩龟裂”“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可知该地为干旱地区,因风力侵蚀作用是雅丹地貌的主要成因,故判断可能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结合选项只有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故B项正确;东南丘陵和四川盆地属于湿润地区,A、C项错误;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地区,D项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该地风向为东北风,干涸的湖底在盛行风吹拂下,岩性较差的被侵蚀掉,而岩性强的保留下来形成垄、槽,其伸展方向应与风向一致,应为东北—西南方向,故B项正确。-3-答案:7.B8.B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4-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风成地貌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5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