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练(一)中外古代文明
-1-板块提升练(一)中外古代文明(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周代,天子作为中央政府王室的首脑,对天下有宏观管理权。但从直辖关系来说,天子只辖诸侯而不辖大夫;同样,诸侯只辖大夫但不辖其家臣。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这反映出周代()A.家国同构而异质B.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得益彰C.中央集权遭破坏D.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解析据题干中“天子只辖诸侯而不辖大夫”“诸侯只辖大夫但不辖其家臣”及“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等信息可知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故选D项。西周家国同构同质,它们都是血缘政治的体现,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秦朝出现的,排除B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项。答案D2.(2019·山东临沂模拟)《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地域特色较为明显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解析根据材料“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可知,各地都有自己相对知名的手工业门类,故选C项。“刀”“斤”“削”“剑”分属不同的手工业部门,且“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突出工艺与地域间的关系,排除A项;同理,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手工业管理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答案C3.(2019·广东肇庆一模)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2-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解析材料中《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反映出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士阶层兴起,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史书编写体例上的创新,A项错误;材料中《国语》和《战国策》的内容都体现不出法家思想,B项错误;《国语》和《战国策》都不能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D项错误。答案C4.(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汉武帝元封元年规定:把郡国应贡物连同运输所抵充的财政上缴额,按照当地正常的市价,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直接上缴给国家在该地设置的均输官,然后由均输官像过去商人那样,将这些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该项物资的其他地区去出售,这一措施()A.解决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B.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政府的垄断政策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让均输官“将这些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该项物资的其他地区去出售”,其目的在于抑制商人的活动,故选B项。汉武帝的“推恩令”解决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问题,C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的这一规定,并未完全垄断该项商品的销售,其根本目的在于抑制商人的活动,D项错误。答案B5.(2019·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初的做法旨在()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解析据题干中“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并结合所学西周-3-分封制的目的——以藩屏周,故选D项。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A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主要是政治目的,B项错误;晋武帝措施的目的不在于开疆拓土,而是内部治理,C项错误。答案D6.(2019·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A.吏治渐趋清廉化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官员日趋专业化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解析据材料“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可知隋唐时期的政府官员开始逐渐专业化,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有关隋唐时期吏治状况的相关提及,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有关政府各部门之间关系的相关提及,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有关中央集权强化的相关提及,排除D项。答案C7.(2019·河南天一大“顶尖计划”第二次联考)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学校名称朝代入学资格国子学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宋朝京朝七品以上官员子孙太学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宋朝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四门学唐朝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宋朝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4-解析依据表格可知,宋朝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不管是国子学、太学还是四门学,都比唐代降低了,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接受中央官办学校的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是科举制的大发展时期,录取的比例远远高于唐代,说明是科举制促进了教育发展,故选B项。答案B8.(2019·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下表为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表。此表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时期(年份)工程数量分布前期(618—714年)黄河中下游共计46项,南方地区有19项中期(715—820年)江淮地区的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25项后期(821—907年)北方有5项,江南道有19项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解析据表格可知唐朝从前期到后期,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地域分布向南方转移,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故选D项。答案D9.(2019·四川乐山调研)据北宋学者王得臣记载:“都城(东京)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由此可知,北宋庙会()A.突破了原有时空限制B.成为新的商业中心C.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D.与商业活动结合紧密解析据材料可知,北宋东京相国寺庙会上商品丰富,种类齐全,规模大,与商业活动结合紧密,故选D项;据材料可知北宋庙会有时间限制,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庙会本身具有商品交易的功能,但不是新的商业中心,排除B项;北宋时期仍属于传统商业模式,排除C项。答案D10.(2019·全国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5-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D.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解析材料中宋代由允许部分港口进行直航贸易到对大部分港口的直航贸易进行限制,实行转口贸易,说明国家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加强,故选D项;材料并未说明对外贸易的发达与否,排除A项;我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说明商业税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排除C项。答案D11.(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内阁成员选拔的随意性,即内阁无定员,品级无限制。据此可知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而是作为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故选D项;材料没有强调内阁的决策机制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内阁的职责权限,排除B项;制约皇权与人员的多少、品级的高低、选派的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答案D12.(2019·四川绵阳一模)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A.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B.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C.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解析材料体现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选A项。“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不能说明租佃经济的衰落,B项错误;古代中国农民的地位在明朝没有明显提高,C项错误;“田主”与“佃农”间的关系并非伦理关系,D项错误。答案A13.(2019·安徽宣城调研测试)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例如,在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这说明洪武年间()-6-A.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B.闭关锁国已经形成C.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解析据所学可知,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民间的对外贸易,题干反映洪武年间,对海禁进行严厉申谕,说明洪武年间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故选C项。答案C14.(2019·四川成都诊断性检测)汉代以后,在财产继承方面的长、幼、嫡、庶之别已趋淡化。《大清律例》规定,“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种财产继承规则()A.反映出诸子家庭权利平等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延续C.表明封建纲常伦理的崩坏D.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解析在题干所述财产继承规则下,不论继承人地位如何,都享有继承的权利,在此情况之下,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继而可以使小农经济长期延续,故选B项。题干只是述及在财产继承方面的权利,排除A项;继承人都有继承财产的权利,不是纲常伦理的崩坏,排除C项;题干没有述及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答案B15.(2019·四川德阳第一次诊断考试)据图1和图2判断,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C.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D.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7-解析据题干图文可知,康熙帝时的江南省在乾隆帝时分割为江苏、江宁、安徽三省,迁移清朝的史实,可判断中央集权强化,故选D项;题干未提及限制省下设州、县、乡等,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限制官员职权,排除B项;基层地区是乡、里,排除C项。答案D16.(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下表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饮茶时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A.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C.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D.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解析表格中反映的泡茶时的中庸之美、待客时的明伦之礼、饮茶时的谦和之仪都体现儒家思想,故选C项。答案C17.(2019·山东青岛调研)在古代雅典,一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可以十分富有,可以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这一现象()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C.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D.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解析题干信息“可以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体现了雅典人的地域优越感,说明了雅典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故选D项。“可以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错误;“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不能体现阶级矛盾,B项错误;“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没有涉及平民的债务问题,C项错误。答案D18.(2019·福建福州质量检查)在古代雅典,即将上任的执政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他不仅要说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还要说出他们的庭院中宙斯和阿波罗的祭坛以及他们家庭墓地的地点。这种仪式有助于()A.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B.维护宗教信仰的统一C.保护氏族贵族的权威D.预防敌对城邦的渗入-8-解析材料中对执政官的资格审查,要求其回答对家庭成员的认知,这一要求有利于加强公民对其身份的认同,故选A项。材料中未涉及宗教信仰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是对公民身份的认可,不是维护贵族的权威,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其他城邦,排除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练(一)中外古代文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5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