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易混易错+高考体验对应学生用书P81[易混易错]1.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三民主义D.新民主主义答案D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故选D项。2.下图为我国某时期政权结构示意图,从中可知当时()A.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已确立B.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示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说明当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故B项正确。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全部建立是在1954年,A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是“文革”时期,D项错误。3.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的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项正确,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B.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C.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文革”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D项正确。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A项错误;“文革”期间,人民没有自由、平等权利,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C项错误。5.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突出的发展体现在()A.拓展政治协商制度B.恢复根本政治制度C.发展民族区域自治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答案D解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选D项。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确立,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基于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在外交上享有高度自治权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D.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主权答案D-3-解析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制度,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但二者都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故D项正确。A项是二者的不同点,排除;二者都没有外交独立权,B项错误;C项仅适用于民族自治区,排除。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下列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为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的B.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C.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D.和平统一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答案B解析“一国两制”允许社会主义国家内的部分区域存在部分资本主义制度,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故选B项。“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排除A项;“一国两制”的应用会针对港澳台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排除C项;我国希望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排除D项。8.邓小平曾说:“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该言论主要强调()A.香港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一国两制”理论遭到了质疑C.“一国”是“两制”的前提D.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大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强调,香港地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权力来源于中央的授予,中央对其有管辖权。这体现了“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故C项正确。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9.201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它的发表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践行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两岸隔绝的敌对状态开始改变,故C项正确。“一国两制”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践行了“一国两制”的构想,A项错误;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4-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是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中提出的,B项错误;1979年两岸还未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D项错误。10.胡锦涛曾指出:“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B.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C.中国政府承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答案B解析材料“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说明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由两岸人民自己来解决,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不表示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高考体验]1.(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C解析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中心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在法制建设上,也必须与之同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保障,故C项正确;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排除D项。2.(上海高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上海公报》答案C-5-解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3.(江苏高考)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及李大娘当选为代表等信息可知,新中国的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了落实,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项错误;政协制度为政党制度,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4.(上海高考)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答案D解析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首先在香港问题上成功实践,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以“一国两制”的形式收回香港,在香港建立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的自治。故选D项。5.(上海高考)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上,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6-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①②④正确。③是在1956年,排除。故选D项。6.(江苏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A解析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及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故选A项。B项表述不当,民主党派恢复其各级组织主要由各民主党派自己进行,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行动无关,排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1956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故排除C、D两项。7.(全国卷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易混易错 高考体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