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9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合训练
1专题十九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合训练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工业革命可以充分改善人类生活,也能被用于剥夺人命。一战中所有主要参战国都极大地低估了现代军队的弹药消耗量,为了进行动员,政府将铁路和航运企业国有化。为了支持部队作战,政府又控制了军火工业。战后的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极力寻求扩张,都希望将1914—1918年的社会动员变为永久现实。在自由民主国家中,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成立国家复兴署就是效法威尔逊总统的战时工业委员会。与此同时,一战也孕育了平等主义的萌芽。数百万人被送往前线后,劳动力的缺乏使留下来的工人得到更多的权益。男人受命参战后,妇女们接替他们工作,从而享受到了更多的权利。战后不久,妇女在很多发达国家首次获得选举权,这绝非偶然。——摘编自[美]马克斯•布特《战争的革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社会发展的影响。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尽管经历一战并对战前军国主义化怀有深刻的反感,但反感的情绪并不是普遍的,许多人从战前稳定的、具有爱国与传统价值观念的世界进入混乱的、受挫的、革命的世界,因此感到受了欺骗;不少人想寻找替罪羊;不少人企图通过新的民粹组织重建军事统治的辉煌;不少人则看到利用暴力在国内或在国际上通往权力高峰的可能性。这些极右的政治运动引来了“法西斯主义”并认为战争已不仅是国家政策的一个可行性工具,而且是一种人类自我调节的活动。这时的欧洲没有对曾有的军国主义思想进行否定,调门反而比从前更高了。表面上看,1918年获胜的是那些信奉来自启蒙运动的自由民主原则的国家,它们建议建立国际性的“法治原则”,抛弃把战争作为政策工具的做法。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社会中众多的传统结构毁于战火,这大大加强了左翼革命力量,他们认为未来一千年国内与国际必将发生武装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欧洲大国因此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即除非它们有力量去推广实行,否则就无法强化它们所认同的意识形态,而少了美国,它们就没有这种力量。其结果是,《凡尔赛协定》签订十五年后,欧洲国家发现自己又在准备战争,——摘编自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的欧洲出现哪些局面为二战爆发埋下祸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了美国,它们就没有这种力量”的原因。3、[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19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聚集在巴黎安排一项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项目都可以解决和列入《凡尔赛和约》,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年仍为悬案。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协约国军事占领了莱茵兰,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到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来处理,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图1展现的是1938年11月9日的“水晶之夜”,纳粹袭击犹太人的商店和工商企业。图2展现的这个“新人民”形象,是为1938年的日历创造的,以代表德国的“理想”家庭。材料二1942年1月,一批德国纳粹高级官员在柏林近郊万湖附近的别墅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决议,即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犹太人。尽管消息通过梵蒂冈和其他源头传到外界,但同盟国的领导们最初并不相信这些传闻,而随后,他们优先考虑他们的军事目标,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制止这种有步骤的屠杀。3——摘编自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1.据材料一、二,概括纳粹德国对待犹太人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领导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制止这种有步骤的屠杀”的原因。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近现代人类历史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突破古代不同族群、国家、文明和地域之间的孤立和隔绝,逐步走向整体性的普遍联系状态。可以说,二战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19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国家和殖民帝国的市场分割,在全球构建一种相对比较开放的经济体系,以满足不断壮大的资本和世界经济正常运作的需要。但传统割裂的世界市场状况与经济全球化开放市场的需求是相悖的。西方列强沿袭传统的零和博弈观念和武力扩张方式,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对独占性的原料、能源产地和商品、资本的输出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国际局势动荡的根源都在于此。所以,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性质可以说是相同的。但这种动荡并没有延缓全球化的步伐,反而警醒世人逐渐探索适应全球化历史新时期需要的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构建和完善全球性体系。战争就是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二战同样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性的普遍交往。战争期间建立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超越地域、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全球性的广泛联盟。——摘编自张文伟《全球化历史视域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被视为“全球化发展的产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对战后全球化进程的积极意义。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4——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73年1月23日,旨在解决越南问题、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议得以草签,1975年,历时12年的越南战争宣告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对越南战争的总结中说:“很少有国家曾享有1959年美国对北越的那种军事优势。战争的一方是一个核超级大国,国民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武装力量超过100万,人口1.8亿;而另一方是一个军事小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0亿美元,武装力量25万人,人口不足1600万,从纸面上看,这场战争对另一方来说是毫无希望的力量悬殊之战。”——摘编自《正义战争论视域下的越南战争》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发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国家。他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掌这个地区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乔治·理博伊《国家利益》(2002年)材料二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2003年4月15日,美军已控制伊拉克全境。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历时七年多,美方并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这场战争被美国人民称为“浪费钱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胜利虽然使美国向“新帝国梦”迈近了一步,却跌进伊战后的泥潭。伊拉克的反美游击战和国际恐怖主义合流,成为新的国际恐怖活动中心。——摘编自李荣《伊拉克战争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实质及影响。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材料根据《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安理会有权断定“争端或情势之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可以提出必要或合宜之临时办法并“促请当事国遵行”,它还有权“采取必要之空海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宪章》授权联合国大会“讨论本宪章范围内之任何问题或事项”“得向联合国会员国或安全理事会或兼向两者提出对各该问题或事项的建议”在维护和平与安全领域,大会“得考虑关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合作之普通原则,并得向……安理会提出对于该项原则之建议”。《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有根据情况权宜行事的活动余地,并可“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任何事件,提请安全理事会注意”,甚至有权“协助安理会探索给宜之临时办法”。联合国秘书长成为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决策机制中的积极变量。——摘编自陈先才《联合国维和机制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维和机制的积极作用。10、【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3年11月同盟国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联合国救济总署紧跟在军队之后,向已经被解放的国家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民政府能负起责任为止。它于1944年春天开始工作,到1948年9月解散,它已分发了主要源自美国的2200万吨物资,包括食物、衣服、药品。它的主要范围在希腊、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意大利。——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1.根据材料,概括联合国救济总署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救济总署成立产生的历史影响。6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工业革命使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成为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大量的物质生产用于制造武器,战争规模扩大、消耗大、更加残酷,造成巨大伤亡;工业革命对组织能力的要求迫使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等。2.政府继续沿用战时的社会动员的手段来加强社会控制和改革;工人的权益得以增加(或工人的权利意识得以增强);妇女获得更多的社会权利;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査工业革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据材料“一战中所有主要参战国都极大地低估了现代军队的弹药消耗“政府将铁路和航运企业国有化。为了支持部队作战,政府又控制了军火工业”等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据材料“战后的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绝非偶然”等并结合所学冋答即可。2答案及解析:答案:1.局面:军国主义尚未根除;战后民族主义复仇思想盛行,国与国之间关系紧张;国内混乱,矛盾激化;自由民主思想遭到冲击;传统国际关系遭到破坏,新的国际关系和原则尚未真正建立;西欧大国实力受损。2.原因:美国作为战胜国,战后国际影响力增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力图实现一个所有国家共享的、公正的和平;欧洲各国无力构建战后公正、合理的国际原则;《凡尔赛条约》中的条款过于苛刻,引起部分国家不满。解析:1.第1问,由“经历一战并对战前军国主义化怀有深刻的反感,但反感的情绪并不是普遍的”得出军国主义尚未根除,由“这些极右的政治运动引来了‘法西斯主义’并认为战争已不仅是国家政策的一个可行性工具,而且是一种人类自我调节的活动”“世界进入混乱的、受挫的、革命的世界”“欧洲社会中众多的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9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合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093 .html